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锦书封泪

锦书封泪

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丽情集》:“灼灼,锦城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调》。相府筵中与河东人坐,神通自授,如故相识。自此不复面矣,灼灼以软绡多聚红泪密封寄河东人。”后以“锦书封泪”为女子寄书表达相思情意的典故。金元好问《满江红》词:“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


【典源】 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丽情集》:“灼灼,锦城官妓也。善舞柘枝,能歌水调。相府筵中与河东人坐,神通自授,如故相识。自此不复面矣。灼灼以软绡多聚红泪密寄河东人。”

【今译】 灼灼为锦城官妓,能歌善舞。一次在相府筵中与河东人 (一说为裴质) 相遇,二人钟情,但从此未再见面。灼灼每每用软绢裹红泪,托人寄给他,表达自己的思念情意。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女子洒泪寄书,表达情意。

【典形】 封泪、红绡粉泪、缄红泪、锦书封泪、泪裹红绡、湿红恨墨、怨红销帕,软绡三尺泪、翠绡封泪、锦书红泪、泪珠远寄、红泪亲折、红泪罗巾。

【示例】

〔封泪〕 宋·贺铸《吴音子·拥鼻吟》:“拥鼻微吟,断肠新句,粉碧罗笺,封泪寄与。”

〔红绡粉泪〕 宋·秦观《调笑令·灼灼》:“红绡粉泪知何限,万古空传遗怨。”

〔缄红泪〕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六:“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回车。”

〔锦书封泪〕 金·元好问《满江红》:“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

〔泪裹红绡〕清·叶英华 《内家娇》:“喜字残绒,唾余绿绮,华年锦瑟,泪裹红绡。”

〔湿红恨墨〕 宋·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

〔怨红销帕〕 清·张尔田《三姝媚·中秋夜感遇》:“春老兰情衰谢,叹旧箧题香,怨红销帕。”


【词语锦书封泪】   汉语词典:锦书封泪

猜你喜欢

  • 试儿

    俗称“试周”,“抓周”。亦作“试晬”。小儿周岁生日时,将种种物品安置床上,任儿拿取,以观察小儿将来的志向与为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

  • 半面徐娘

    源见“徐妃半面妆”。咏半开的花。清邹祗谟《惜黄花慢.咏晚菊》词:“月珮烟裳,伴窗纱犹识,半面徐娘。”

  • 秦皇桥

    同“秦帝桥”。宋谢翱《采药候潮山宿山头粗蓝夜中望海》诗:“却寻徐福岛,因问秦皇桥。”

  • 众怒难犯

    意谓众人的愤怒难以抵挡。公元前563年,子孔代替子驷主持郑国国政。为贵族和各级官吏起草了一个誓约,要求他们各按职守,奉公守法。贵族官吏及其子弟纷纷表示反对。子孔想杀掉他们。子产出来劝阻并要求他烧掉这个

  • 貂裘换酒

    源见“金貂换酒”。表示不惜用珍贵物品换酒酣饮,形容风流豪纵。宋张辑《贺新郎.乙未冬别冯可久》词:“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换酒长安市。”主谓 比喻人富贵而放荡不羁。《晋书·阮孚传》:“为散骑常侍,以~,

  • 黄绢语

    同“黄绢词”。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 乌头马角

    同“乌头白,马生角”。清钱谦益《一叹示士龙》诗:“一叹依然竟陨霜,乌头马角事茫茫。”并列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语本《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

  • 质子寄书

    王韶之《始兴记》:“晋中朝有质子将归。忽有人寄其书,告曰:‘吾家在观亭庙,石间有悬藤,君扣藤,家人必自出。’归者如言,果有二人出水取书,并曰:‘江伯令君前。’入水,见屋舍甚丽。今俗咸言观亭有江伯神也。

  • 宓君堂

    源见“鸣琴化治”。县衙的美称。唐郎士元《留别常著》诗:“宓君堂上能留客,明日还家应未迟。”

  • 一日万机

    源见“日理万几”。谓每天有数不清的事情。常以形容帝王、宰辅政务繁忙。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虽一日万机,早朝晏罢,听览之暇,三馀靡失。”《明史.薛侃传》:“陛下一日万机,经理劳瘁。”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