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门外汉

门外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圆智举东坡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邑岂非清净身’,曰:‘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此菴曰:‘是门外汉耳。’”

宋.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赴汝州途中,曾游庐山,作《赠东林总长老》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诗以山色自然景象,比喻佛教三身之一的远离罪恶与烦恼的“清净身”;以淙淙溪流,比喻佛道三十二相之第二十七相能言善辩的“广长舌”,末二句则极言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言喻,使全诗山川景物尽皆佛化,造意遣词,浑成玄远。故圆智见诗,视东坡为佛教中人,然僧人此菴却认为仍是“门外汉”。后因以“门外汉”喻外行人。

清.徐枋《与杨明远书》:“事固有轻重难易,非可一概作门外汉语也。”


偏正 指对某种专业或技能未入门的外行。语本唐·释慧能《坛经·自序品一》:“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冯玉祥《我的生活》28章:“实业和教育方面,我完全是~。”△贬义。用于评价人的技艺本事。↔能工巧匠


【词语门外汉】  成语:门外汉汉语词典:门外汉

猜你喜欢

  • 书壁问

    同“呵壁问天”。清顾炎武《龙门》诗:“无人书壁问,倚马日将昏。”

  •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寓言故事《鹖冠子.天则》:“夫耳之听主,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眼前被一片叶子挡住,连泰山也看不见了。后因以“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用为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或局部现象蒙蔽迷惑,看不

  • 刻木丁兰

    源见“丁兰刻木”。泛指孝子。元武汉臣《老生儿》三折:“你个择邻的孟母,休打这刻木的丁兰。”

  • 杨叶箭

    同“穿杨箭”。唐唐彦谦《试夜题省廊柱》诗:“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

  • 贯月海槎

    同“贯月槎”。清程先贞《过星来舅次韵》:“御风山阁敝,贯月海槎浮。”

  • 申胥恨

    源见“哭秦庭”。指国破家亡的悲愤。明吴昜《满江红》词:“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

  • 拂衣男子

    源见“拂衣”。借指弃官归隐者。清袁枚《庄念农明府就按白下予与晴江介庵往讯平安赋诗奉慰》之一:“拂衣男子关心甚,收得杨彪考竟无?”

  • 潘杨之穆

    《文选》卷五十六晋.潘安仁(岳)《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晋.潘岳妻杨氏,为杨绥(仲武)之姑,潘、杨两家属于世亲联姻。故后称姻亲关系为“潘杨”、“潘杨之穆”、“潘杨之好”。唐.孟浩然《送桓

  • 洛阳少年

    同“洛阳才子”。唐高適《古歌行》:“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 近水楼台

    同“近水楼台先得月”。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可以看到最新的书刊。”见“近水楼台先得月”。邓贤《中国知青梦》:“昆明会议一结束,云南省会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