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闭阁思过

闭阁思过

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韩延寿(?-前57年)字长公,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谏大夫,后任颍川、东郡太守,后任左冯翊(即京都地区太守)。有一次,韩延寿到下属的高陵县巡视,看到当地有兄弟二人因分田产争吵而打官司。韩延寿为此感到很伤心。他说:“我担任京城地区的长官,应为全郡百姓树立表率。但我不能宣明教化,训导百姓,以致发生了骨肉间的争执诉讼,既有损于风俗教化,又使县吏、乡官、掌教化的官吏脸上无光。这应由我承担罪责。”于是,韩延寿回到县衙的旅舍,就关上房门,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来,打官司的兄弟得知后,都自己剪去头发、脱掉上衣向对方道歉,深感后悔,都自愿把有争议的田产让给对方,表示终生不再争议。后以“闭阁思过”为典,或称颂地方长官以教化治郡,或咏潜心反省。又作“闭门思过。”

【出典】:

汉书》卷76《韩延寿传》3210、3213页:“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大喜,开阁延见。”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来敏传》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少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唐·王维《送李睢阳》:“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阁君当思。” 宋·徐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清·李汝珍《镜花缘》6回:“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偏正 在房里自我反省。《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一县莫知所为。”△用于反省方面。也作“闭阁自责”。


【词语闭阁思过】  成语:闭阁思过汉语词典:闭阁思过

猜你喜欢

  • 抉目

    同“抉目吴门”。《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词语抉目】   汉语大词典:抉目

  • 假雾成斑

    源见“南山雾豹”。喻潜心修身以成才德。唐顾云《上盐铁路纲判官启》:“因风托便,不借于冥鸿;假雾成斑,无惭于隐豹。”

  • 枕函书

    同“枕中鸿宝”。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词:“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词语枕函书】   汉语大词典:枕函书

  • 驱石驾沧津

    《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 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因

  • 箪食之恩

    源见“灵辄扶轮”。喻指微小的恩惠。明 邵璨《香囊记.酬恩》:“漂母拯饥,曾以千金之报;翳桑饿士,犹怀箪食之恩。”

  • 一颦一笑

    本作“一嚬一笑”。《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爱:惜。嚬:同“颦”,皱眉。本指或忧或喜不轻易地表露出来。后多作“一颦一笑”,泛指喜怒哀乐的细微表情。并列 指

  • 蟾宫著锦袍

    同“蟾宫折桂”。越剧《二度梅》四场:“我与你夫妻南北离天涯,愿你蟾宫著锦袍。”

  • 人琴去

    同“人琴俱亡”。清蒲松龄《伤刘孔集》诗:“哀则人琴去,良马空骥都。”

  • 玉汝于成

    又作“玉成”。原为爱之如玉,助之使成之意,后则泛指成全他人之意。周厉王在位时期,任用群小,贪财好货,人民辛劳。召穆公为此作诗对周厉王进行劝谏。他在诗中说,百姓实在太劳苦,该让他们都安宁。治下百姓要爱护

  • 舆人歌

    《后汉书.岑彭传》附《岑熙传》:“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朝廷多称其能。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含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