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宋秦观《边防中》:“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主谓 比喻双方相斗,都没有得益,只能使第三者得利。语本《战国策·燕策二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王逸注:“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于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以喻己修洁白,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亦将终身贫贱而困穷
同“鹏程万里”。唐唐彦谦《留别》诗:“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
源见“忠泉出井”。谓边将爱国守边的精诚感动天地。唐王维《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载:唐武则天当政时,河内王武懿宗为元帅领兵御敌,到赵州时闻敌兵南来,便退至邢州,敌兵退,便又引兵向前。“元一于御前嘲懿宗曰:‘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甲仗
源见“刘桢病”。指卧病初愈。唐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漳滨卧起恣闲游,宣室征还未白头。”
同“蜀郡五丁”。宁调元《秋兴十什》之四:“纵有蜀丁蛇岂拔,化为精卫海难填。”
《后汉书.范式传》:“式服朋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范式友张劭之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音biàn下葬),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
源见“鱼传尺素”。借指书信。唐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诗:“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元.李公焕注:“遗民尝作柴桑令。”晋人刘程之,曾任柴桑县令,自称“遗民”。后遂用为咏县令之典。唐.耿湋《送崔明府赴青城》诗:“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闲。”【词语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