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雷胶漆

陈雷胶漆

后汉书.陈重传》:“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危。”《后汉书.雷义传》:“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朋友之间友情极为深厚。

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并列 比喻友情极为深厚。语本《后汉书·陈重传》:“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免。”又《雷义传》:“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元·无名氏《替杀妻》楔子:“咱便似~,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用于友情方面。


【典源】《后汉书·独行列传》:“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一引《谯子》曰:“交得其人,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古诗十九首》:“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今译】 后汉陈重少时即与雷义结为朋友,二人一同学习诗书。太守荐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让给雷义,前后写了十几封书信。雷义第二年也被举为孝廉。后来,雷义又被荐举为茂才,他又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于是假装得了疯病,披散头发乱走,不接受荐举。当地人们传讲: 胶和漆虽然粘接得牢固,但也赶不上陈重雷义的交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友谊真挚牢固。

【典形】 陈雷、陈雷胶漆、胶漆、胶漆交、交情陈雷、雷陈、投胶、投漆、双胶投漆、胶漆陈雷、投漆投胶、胶投漆、胶在漆、胶漆契。

【示例】

〔陈雷〕 元·秦简夫《东堂老》:“三十年,情同胶漆,分若陈雷。”

〔陈雷胶漆〕 元·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俺弟兄情比陈雷胶漆情尤切,俺交友分比管鲍分金义更别。”

〔胶漆〕 唐·骆宾王《灵泉颂》:“道合则金兰若胶漆,情异则轩冕犹尘泥。”

〔胶膝交〕 唐·元稹《说剑》:“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交情陈雷〕 唐·刘禹锡《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逸兴嵇将阮,交情陈与雷。”

〔雷陈〕 唐·元稹《寄乐天》:“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

〔投胶〕 唐·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头》:“英灵如过隙,宴衍愿投胶。”

〔投漆〕 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神交尚投漆,虚室罢游兰。”

〔以胶投漆〕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以胶投漆,如弧有矢; 所以绸缪,见于生死。”


【词语陈雷胶漆】  成语:陈雷胶漆汉语词典:陈雷胶漆

猜你喜欢

  • 问安视寝

    同“问安视膳”。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馀,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亦既得其机要而见诸施行矣。”见“问安视膳”。【词语问安视寝】  成语:问安视寝汉语大词典:问安视寝

  • 祖龙之虐

    源见“祖龙”、“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坑儒。《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偏正 祖龙,秦始皇。秦始皇

  • 商颜

    同“商山四皓”。颜,通“厓”,山边。唐王逢《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殷曾求傅说,汉亦聘商颜。”【词语商颜】   汉语大词典:商颜

  • 臣不密则失身

    见〔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 蒙锦绣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传》:“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物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楚庄王喜爱马匹,故把锦绣披在他喜爱的马背上。后遂用为殊宠之典。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令赴

  • 渭城烟柳

    同“渭城柳”。宋高似孙《点绛唇.十六芳年》词:“休回首。渭城烟柳,肠断离亭酒。”

  • 前年崔护

    源见“人面桃花”。指遇艳而钟情的人。宋陆游《真珠帘》词:“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 揭箧

    源见“胠箧”。指偷盗。也喻抄袭。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又制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辞,以为己力,宝玉大弓,终非其有。全写则揭箧,傍采则探囊。”【词语揭箧】   汉语大词典:揭箧

  • 郢氏斤

    同“郢匠斤”。清李渔《怜香伴.蹴居》:“我私心,还自忖,怕遇着多才女伴联闺运,那时节有技难藏郢氏斤。”【词语郢氏斤】   汉语大词典:郢氏斤

  • 练先书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练,漂煮;练之,指把书写用过的衣帛漂洗干净。汉朝张芝十分酷爱书法,凡家中衣帛,一定要先拿来蘸着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