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雨畏抽税

雨畏抽税

宋.郑文宝《江表志》卷上《李昪传》后附:“申渐高(五代时吴国人,事杨溥为乐工,常吹三孔笛,卖药于广陵市,时关司敛聚繁,商人苦之)尝因曲宴。天久无雨,烈祖(即南唐开国主李昪,当时为吴中书令。)曰:‘四郊之外,皆言雨足,惟都城百里之地亢旱,何也?’渐高云:‘雨怕抽税,不敢入城(或作“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翌日,市征之令得蠲(音juān,免除)除。”

五代时,各军阀国之间战争频繁,政局十分混乱。江南吴国虽较少受到兵燹的破坏,表面上还维持着繁华与安乐的局面,但皇帝和权贵们寄情声色,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为了满足统治者享乐的需求,除加重对农民的捐赋征收外,在城市中也大量征税,使商人倍受其苦。有一年,吴国都城百里之内,久旱不雨,而四郊却雨水充足,中书令李昪觉得奇怪,就问侍宴的乐工申渐高,是什么原因?申说大概老天下雨也怕抽税,故而不敢入城。

这是乐工申渐高以谐谑语讽谕京城苛捐杂税。后因用为渴雨苦税的典故。

明.汤显祖《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诗:“五风十雨(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风十雨言风调雨顺)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猜你喜欢

  • 弦歌

    源见“武城弦”。指出任邑令。《晋书.陶潜传》:“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词语弦歌】   汉语大词典:弦歌

  • 石能言

    《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晋侯(晋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是说有物的凭证可以这样说)焉。不然,民听滥(失实)也。抑臣又闻之曰

  • 三顾隆中

    同“三顾茅庐”。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在今湖北 襄樊。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词:“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鸿钧早晚转春风,我亦从君贾勇。”

  • 恒沙

    同“恒河沙数”。南朝 梁沈约《千佛颂》:“能达斯旨,可类恒沙。”【词语恒沙】   汉语大词典:恒沙

  • 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如风如电。出自隋人裴文安之语。裴文安,生卒年月不详,曾在隋汉王谅手下作事,为并州总管府兵曹。隋文帝死后,汉王谅图谋起兵夺取政权。他正在犹豫的时候,裴文安进言说:井陉以西是大王掌握的地区,

  • 孔武有力

    《诗.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孔:甚、很。武:勇武、勇敢。后因以“孔武有力”形容十分威武而有力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孜渐长,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

  • 弄法舞文

    谓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循私舞弊的目的。《朱子语类》卷八三:“圣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贬恶,示万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几又用此说以赏人,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弄法舞文

  • 一龙

    源见“三人一龙”。喻友善如一体。清顾炎武《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淄 渑竟谁知,管 华称一龙。”【词语一龙】   汉语大词典:一龙

  • 伏猎

    源见“伏猎侍郎”。谓大臣不学无文。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台省长官多其国人,及其判署,不谙文义,弄麞、伏猎,不得已始取汉人、南人以为之佐。”亦泛指不学无文的人。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二

  • 冰清

    源见“冰清玉润”。形容节操高洁。唐李白《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前许州司马宋公,蕴冰清之姿,重傅侯玉润之德,妻以其子。”【词语冰清】   汉语大词典: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