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顺非而泽

顺非而泽

泽:润色。 对于错误的言行,不仅表示顺从,而且还加以润饰。语出《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魏书.李谧传》:“可谓因伪饰辞,顺非而泽,谅可叹矣!”宋.张詠《骂青蝇文》:“奸佞之作,败君之德。黑白之变,为物之贼。所谓欲盖而彰,顺非而泽。”


偏正 阿附错误言行并加以粉饰。《礼记·王制》:“学非而博,~。”孔颖达疏:“谓顺从非违之事,而能光泽文饰。”严复《救亡决论》:“乡壁虚造,~,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贬义。用于对待言行的态度方面。 →曲意逢迎 顺过饰非 ↔苦口恶石


【词语顺非而泽】  成语:顺非而泽汉语词典:顺非而泽

猜你喜欢

  •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认为世人了解他的很少,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

  • 此行不为鲈鱼脍

    鲈鱼脍( ㄎㄨㄞˋ kuài ):西晋时吴人张翰在当时京城洛阳做官,秋天到来时,想到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的美味,就毅然辞职回家。脍,细切的鱼肉。 此次出行(和张翰的动机不同)并不是为了品尝鲈鱼的

  • 青溪中桥

    《南史.后妃下.张贵妃传》:“及隋军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於青溪中桥。”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在隋军攻入台城后,在景阳宫井中被俘获。晋王杨广(隋炀帝)命斩之於青溪中桥。后遂

  • 公荣不与饮

    《世说新语.简傲》:“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

  • 独清与独醒

    楚.屈平《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放逐后,只身游於江潭,渔父问他身为三闾大夫,为何遭此厄运。屈原回答:‘世俗的

  • 清啸戍楼

    源见“刘琨啸”。形容镇定自若,从容退敌。清吴伟业《送纪伯紫往太原》诗:“相依刘越石,清啸戍楼中。”【典源】《晋书·刘琨传》:“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

  • 麋鹿群

    南朝梁.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兴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古文中有关于古代隐士隐居山林与麋鹿同群的记载。后将“麋鹿群”用作喻咏高士隐遁之典。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人类社会的产生已经很久了,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又混乱。 意谓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在“一治一乱”中发展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天下之生久

  • 绝裾

    《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此事亦见《晋书.温峤传》。公元三一一年和三一六年,前赵刘曜率军先后攻陷洛阳和长安,俘虏了晋怀帝和晋愍帝,西晋遂灭亡。晋宗室司马睿

  • 庾园

    北周庾信《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后世遂有“庾园”之称。亦用以借称故园。唐许浑《怀旧居》诗:“藤蔓覆梨张谷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