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桑榆暮景”。宋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录之恩。”偏正 照在桑树、榆树上的夕阳余辉。比喻垂老暮年。语本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宋·苏轼《罢登州谢杜
源见“獬豸冠”。喻指弹奏邪恶之人。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诗:“邪同獬豸触,乐伴凤凰听。”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后因称耍秋千为“半仙戏耍”。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
形容晶莹瑰丽的高楼,古人多用以指月宫。晋代王嘉《拾遗记》:“翟乾祐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苏轼《水调歌头》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源见“掷地金声”。对人文章的称美。唐李峤《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欲啸迁乔侣,先飞掷地文。”
同“班姬团扇”。清袁枚《六月二十日记寒作》诗:“班姬纨扇休轻弃,只恐炎官事未终。”
源见“食玉炊桂”。喻物价昂贵或谓生活豪华。宋黄庭坚《寄裴仲谋》诗:“我家辇毂下,薪桂炊白玉。”
同“咄咄书空”。清尤侗《独坐》诗之一:“独坐空成咄咄书,追寻往书暗嗟吁。”
同“映雪读书”。唐李商隐《忆雪》诗:“映书孤志业,披氅阻神仙。”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躄音bì,跛足),槃散(即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