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歌五袴”。指欢迎良吏的歌。唐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战国策·秦策三》:“语曰:‘~。’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词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成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源见“秦庭朗镜”。称断案公正严明的官吏。明无名氏《鸣凤记.忠良会边》:“仗公义欲雪冤,望镜台作明见。”【词语镜台】 汉语大词典:镜台
源见“毛遂自荐”。喻指有才华的人。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虽非倚天剑,亦是囊中锥。”【词语囊中锥】 汉语大词典:囊中锥
源见“夏虫语冰”。喻指极短的生命。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况于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亦用以喻识见短浅的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源见“文不加点”。指高超的文笔。明徐渭《渔阳三弄》:“汉阳江草摇春日,天帝亲闻鹦鹉笔。”【词语鹦鹉笔】 汉语大词典:鹦鹉笔
阋( ㄒㄧˋ xì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指周成王姬诵用桐叶封弟弟姬叔虞。后以此典比喻帝王封拜,口无戏言,说话算数;或用以咏桐。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姬发死,周成王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代皇帝处理政务)。周成王姬诵亲政后继
(1)一日之长(zhǎng):《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比别人年龄稍大或资格较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2
同“黄耳传书”。宋苏轼《捕蝗到浮云岭有怀子由弟》诗:“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