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黍离之叹

黍离之叹

诗经.王风.黍离》第一章:“彼黍离离(离离,整齐的样子;或释为繁盛的样子),彼稷之苗。行迈靡靡(音mǐmǐ,行步迟缓的样子),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此,指这种景况。这句是说这种景况是谁造成的啊?余冠英先生在《诗经选译》中把这句译作“是谁害得我这个样啊?”)?”

东周时的一个士人,偶然来到西周的旧都镐京,看到周王朝宗庙宫室的遗址上,长满了黍稷禾苗,于是引起了对西周盛况的追缅,和对目前兴替荒废的慨叹。(余先生说诗的主题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读者可参考。)

后人把“黍离之叹”当成一个典故,常用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与凭吊。三国魏.曹植《情诗》:“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唐.罗虬《比红儿诗》:“陌上行人唱‘黍离’,三千门客欲何之?若教粗及红儿貌,争肯楼前斩爱姬。”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猜你喜欢

  • 海沂咏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

  • 虫妖

    《礼记.月令》:“〔冬季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指虫类造成的灾害。多以指蝗灾。《隋书.五行志下》:“虫妖:梁大同初,大蝗,篱门松柏叶皆尽。”【词语虫妖】   汉语大词典:虫妖

  • 群雁啮死

    汉代翟义的哥哥见犬啮雁群而先兆翟义兵败的故事。晋代干宝《搜神记》卷九:“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知其将篡汉,谋举义兵,兄宣教授,诸生满堂,群鹅雁数十在中庭,有狗从外入啮之,皆死。……数日,莽夷其三族。”

  • 钓玉

    同“钓璜”。唐沈佺期《钓竿篇》:“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宋司马光《祁国正献公挽歌》:“钓玉吴台旧,诛茅梁苑新。”【词语钓玉】   汉语大词典:钓玉

  • 坏起复麻

    同“裂麻”。宋刘克庄《念奴娇.五和》词:“坏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

  • 习惯成自然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贯:惯。习惯:长期养成的某种行为或社会风尚。习惯了之后就变成平常的事了。此为孔子语。后因以“习惯成自然”

  •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同样的言论,有人说出来使人相信,这表明说话之前,说话人必定是人们信得过的;同样的法令,有的人执行得通,这表明法令之外,还须看执法者本身是否诚信昭著。语出《贞观政要.诚信》引《文子》:“同言而信,信在言

  • 扫门巷

    源见“相门洒扫”。借指拜谒求见。宋黄庭坚《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诗:“儿时拜公床,眼碧眉紫烟……今来扫门巷,竹间翁蜕蝉。”

  • 牵补度日

    源见“牵萝补屋”。谓勉强度过岁月。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信斯言也,千五百年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心亦是牵补度日。”

  • 五石

    同“五色石”。《南史.梁元帝纪》:“凿河津于孟门,百川复启;补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词语五石】   汉语大词典: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