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目”。明汤显祖《紫钗记.荣归燕喜》:“曾中雀金屏,你是个入彀英雄爱先逞。”
《论语.公冶长》:“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加,陵也。”后因以“加人”谓凌轹他人。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余戆而狂,年未三纪,乘气加人,无挟自恃。”【词语加人】
参见:文君新寡
尽心竭力。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见“殚精竭虑”。明·胡应麟《诗薮·内编·五言》:“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
同“掷地金声”。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见“掷地有声”。【词语掷地赋声】 成语:掷地赋声汉语大词典:掷地赋声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麋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孔子家语》卷四《辩物》:“叔孙氏之
楚囚,本指楚人之被俘者。后以处境窘迫的人相聚称为楚囚相对。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视察军用仓库,见到一个楚国打扮的囚徒,便问他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是郑人所献的楚国俘虏,名叫钟仪。晋侯让人把他放出来,召
箪(dān),竹制食器;食(sì),义通饲;浆,浓汁饮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形容正义之师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欢迎。齐宣王时,齐国趁燕国内乱将其打得大败,齐宣王想吞并燕国,但又拿不定主意,便向孟子请教
原作“人浮于食”,“食“是指禄,指任事人的才能高过所得的俸禄。后演化为“人浮于事”,与原意不同,指人多事少,没有工作可做。孔子说,君子责备富贵而不责备贫贱,这样才不致发生社会动荡。因而,与其使俸禄高于
同“三良殉秦”。元王虎臣《阮受益所藏古砚篆文有羽阳千岁盖秦穆公宫瓦也》诗:“孟明骨化蹇叔死,三良殉穆 秦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