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龙漦帝后

龙漦帝后

国语.郑语》:“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业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女不伟而譟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失而育。”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亡国之君大都耽于淫乐,尤其沉溺于女色。一些持有唯心史观的人,往往把败坏国家的责任,错误地归咎于“女人祸水”。这种错误说法,甚至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传统观点”。这个“龙漦帝后”的典故故事,也带有这种观点的浓厚色彩。夏代末期,有二神龙蟠止于王庭,自称是褒之二君所化。夏帝占卜后,卜辞说只有把龙涎沫藏起来才吉利。夏帝使人请得“龙漦”藏在匣中,直至周厉王时才打开观看。龙漦流到庭中,化为大龟。有一童女遇之而孕,后生下一女,弃于野外。此女婴被一对逃避追捕的夫妇拾到,带她逃往褒地,把她养大成人,这就是褒姒。后以“龙漦”比喻祸国女子。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尤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猜你喜欢

  • 逐鹿中原

    源见“中原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明 骆用卿《题韩信庙》诗:“逐鹿中原汉力微,登坛频蹙楚军威。”见“中原逐鹿”。周梅森《沦陷》:“揆厥原因,非国民党内部倾轧,兵连祸结,即国共两党相争,~,生灵涂炭

  • 双蛇结绶

    源见“蛇盘绶笥”。升官晋爵之兆。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祖守南邦,考镇东郡。两龟为印,双蛇结绶。”

  • 不肯过西州

    同“羊昙泪”。宋苏轼《日日出东门》诗:“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 鱼服

    源见“白龙鱼服”。指帝王或贵人微服。清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人知滁扬(郭子兴)能识真主于鱼服之中,不知皆次夫人启之也。”【词语鱼服】   汉语大词典:鱼服

  •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民族主义〕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激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民族主

  • 香传贾娘手

    同“贾袖传香”。唐杨巨源《独不见》诗:“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 食于蜡礼

    《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饷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古代认为老虎吃野猪,可免去野猪损害庄稼,因此要祭祀老虎。后遂用为祭虎之典,亦借以

  • 肃肃宵征

    肃肃:疾速貌。宵:夜晚。征:行。 意谓夜间疾速地赶路。 形容征人跋涉辛苦。语出《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三国.魏.嵇康《灯铭》:“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耀,华缦长舒

  • 如到宝山空手回

    见“如入宝山空手回”。元·杨景贤《刘行首》1折:“正是遇仙不成道,~。”

  • 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项庄:项羽部下武将。沛公:刘邦。 比喻表面上假借一个好听的名目,实则别有用心。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据记载,项羽与刘邦在鸿门饮宴,范增指使项庄在席间舞剑助兴,企图乘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见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