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年寺

万年寺

①唐建。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十里。《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崇祯五年(1632)四月十八日,“五峰围拱中得万年寺,去护国三十里矣。万年为天台西境,正与天封相对,石梁当其中,寺中古杉甚多”。

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四十里峨眉山观音岭下。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重建,改名白水寺。宋名白水普贤寺。明名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最著名的古寺。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白水普贤寺“谒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所赐御书百余卷”。1946年大火,仅存明建无梁殿(砖殿,普贤殿)。1950年后重建万年寺,规模宏伟。无梁殿建筑奇特,穹窿结构,门楣及穹窿顶饰以彩绘图案,壁龛周围有一千铜铸佛像,下龛三层铁铸罗汉五百尊,正中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造普贤铜铁佛坐像(包括坐骑大象、莲台),重62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称圣寿万年寺。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殿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铸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高7.3米(白象及佛身高约各半),重62吨。殿内四壁下部有小龛24个,各供铁铸佛像一尊;上部横龛6个,列置小铜佛像307尊,铸工细致。万年寺铜铁佛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山溪及殿前水池产琴蛙,为峨眉山特有。每当夏夜,蛙声四起,鸣声若琴,悦耳动听。

万 年 寺


猜你喜欢

  • 林南县

    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1946年与林北县合并,复置林县。旧县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1946年撤销,仍并入林县。

  • 奉泰乡河

    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6罗田县: 罗田旧城,“ 《志》 云: 县西 (东之误)四十里有奉泰乡河。源出旧县朦胧山,东流为义水,梁因置义城郡,其水合兰溪入大江”。

  • 长轩岭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清一统志·汉阳府》:长轩岭“在黄陂县北五十五里。其南五里有短轩岭”。长轩岭镇即以此为名。

  • 大山

    ①一名马谷山。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大山庄附近。《清一统志·武定府》:马谷山“一名大山。《齐乘》有大山在无棣县东北八十里。《山东通志》:山西南半麓有洞,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龙马从此出,故以为名”。②

  • 笃进城

    北魏时高昌国置,在今新疆托克逊县。《梁书· 高昌国传》: 其国置四十六镇,有笃进镇。高昌国置,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

  • 鹘营庄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十余里。《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 (920),赵王镕 “盛饰馆于西山,每往游之……自西山还,宿鹘营庄”。即此。在今河北省平山县西。《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年),赵王镕自

  • 海澶山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元和志》 卷29福州长乐县: 海澶山在 “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元丰九域志》、《方舆纪要》 等均作海坛山。

  • 奇尔归图河

    一名淡河。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北及和硕县境之清水河。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7: 奇尔归图郭勒 “在塔喀尔齐西十里。源出楚辉塔克南麓,偏西南流一百里入博斯腾淖尔”。

  • 板泉堐

    即今山东莒南县西南三十里板泉镇。旧属兰山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兰山县 (今临沂市) 东北有板泉堐。

  • 岸头

    即岸门。在今山西河津市南。《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元朔二年 (前127) 封卫青校尉 “张次公为岸头侯”。即此。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中东部,西濒钱资荡。属水北镇。人口约 2000。为原岸头乡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