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都

三都

①《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杜注:“三都,费、郈、成也。”

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

③东汉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④三国魏、蜀、吴三国之都。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称为三都。西晋左思写有《三都赋》。

⑤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1)古地名。(1)《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杜注:“三都,费、郈、成也。”(2)东汉称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东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西都,宛(今河南南阳市)为南都,合称“三都”。(3)晋左思作《三都赋》,指三国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为“三都”。(4)《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广都(今双流县东南中兴)、新都(即今成都市新都区)为三都。”(5)唐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古城营)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2)集镇名。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人口 2600。明正德七年(1512年)在儋州西部置立麻都、薛馆都、曾刘都,简称三都。1930年建圩,故名三都圩。1957年设三都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6年置镇。2002年并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洋浦经济开发区组团之一。那干公路经此。(3)村名。又称街上。在福建省邵武市北部、晒口溪畔。属水北镇。人口650。明设都图,此为三都,故名。20世纪40年代曾为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有瓷器、耐火材料厂。有公路南接水杉公路。


猜你喜欢

  • 齐昌县

    ①南齐置,为齐昌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梁初废。②南齐置,属东官郡。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南。南朝陈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循州。贞观元年(627)废入兴宁县。③南朝梁置,为北江州齐昌郡治

  • 都斛汛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都斛镇。《元丰九域志》 卷9广州: 新会县有 “都斛” 盐场。清有把总驻此。

  • 练湖

    ①即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玄武门外。宋 《景定建康志》 卷18 “玄武湖” 条引《丹阳记》 云: “后湖又名练湖。”②古称曲阿后湖。又名练塘后湖、开家湖。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北。《元和志》 卷25润州

  • 火灼堡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率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焚其巢,窜火灼堡”,即此。《清一统志·大定府》:火灼堡“水西巢穴也。亦谓之灼城。或讹为火著”。在今贵州省

  • 大陂溪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大陂溪在“县西九十里。由澳头达海丰县之甲子港入海”。

  • 崇教寺

    在今山西长治市北二十里马厂乡故驿村。原名庄楼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宗降旨修建殿宇五十间,造佛像十五躯。后奉敕改名崇教禅院。

  • 泥汊河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之西河。《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泥汊河 “源出庐江县黄陂湖,东流入无为州界,至州东南入江”。

  • 八道沟

    ①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北八道沟镇。清康熙《皇舆全览图·盛京全图》 有八道沟。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临江县东南有八道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八道沟金矿在临江、长白交界之八道沟,沙金全沟

  • 大通关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上店村。明于此置巡司。《方舆纪要》卷11通州:大通关“在州南张家湾之长店,百货汇集处也。其相近有广利闸提举司及盐场批验所”。

  • 黄土岭

    ①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 黄土岭 “路达山西广昌县。今置城设兵于此,防御要害”。②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1939年11月,日军阿部规秀中将亲率一千五百余人,出动数百辆卡车,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