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水
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西南流至天水市境入渭水。《水经·渭水注》:东亭水“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又西得清水口,……自下亦通谓之清水矣”。康熙《巩昌府志》卷5:“南道河在清水县东南二里,源出南道峡,西流经牛头山下,与清水合,更名牛头河。又西经坡峡,与秦水合,又西南至秦州东五十里入渭,即东亭水。”
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西南流至天水市境入渭水。《水经·渭水注》:东亭水“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又西得清水口,……自下亦通谓之清水矣”。康熙《巩昌府志》卷5:“南道河在清水县东南二里,源出南道峡,西流经牛头山下,与清水合,更名牛头河。又西经坡峡,与秦水合,又西南至秦州东五十里入渭,即东亭水。”
①即兴晋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讹为晋兴县。②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北魏废。《水经·河水注》: 湟水 “又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石堂溪,“《志》云,县南百二十里有石堂,中可坐数百人,下为石堂溪,北流合于芗溪”。
即今安徽舒城县南汤池镇。清光绪《舒城县志》卷7:西汤池镇在“县南六十里”。
亦作蒯成侯国, 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封周緤,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有 “䣙成制侯周緤”。 师古曰: “䣙音陪。又音普肯反。” 后国除。
馆驿名。又作打造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北高寺台东南(今为承德县地)。《辽史·地理志》“松山州”后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一名永宁江。即今浙江南部之瓯江。发源于今浙江龙泉市南,东经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瓯海、乐清六县市, 于温州市东入东海。《元和志》卷26温州:永嘉江“一名永宁江。在州东三里”。《寰宇记》卷99温州永嘉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元和志》 卷32: 翼州 “隋大业三年省州,改置和山镇”。
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因在雉河入涡河之口,故名。清咸丰五年 (1855) 各地捻党领袖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豫、皖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 (1863) 为清军攻克,次年清政府于此置
一名瑶冈岭。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寰宇通志》 卷60郴州: 浦溪山 “在兴宁县 (今兴宁镇)东南六十里。顶有天鹅池、龙须带、刘江仙祠”。《方舆纪要》 卷82: 浦溪山“高万丈,周二百里。顶有雁池,俗名
在今陕西延安市城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延利渠“在府城南。旧时灌注城市,复穿城南出,溢为柳湖,入于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