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岱镇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二十里东岱镇。当连江入海之口。旧有城,清康熙八年(1669)修,移北茭巡司驻此。
在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鳌江口南侧。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 3.7 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岱,人口 1810。以境内东岱山取名。1949年设东岱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复置镇。产稻、甘薯。有滩涂养殖业。有服装、水产加工、造船、制冷等厂。公路接104国道。古迹有云居寺。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二十里东岱镇。当连江入海之口。旧有城,清康熙八年(1669)修,移北茭巡司驻此。
在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鳌江口南侧。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 3.7 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岱,人口 1810。以境内东岱山取名。1949年设东岱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复置镇。产稻、甘薯。有滩涂养殖业。有服装、水产加工、造船、制冷等厂。公路接104国道。古迹有云居寺。
即今湖北房县西北五十里化龙堰镇。清魏源《圣武记》卷10:“房县以化龙堰为要隘。”
一名费滑。周封国。姬姓。原都于今河南睢县西北。后徙都于费(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春秋》 庄公十六年 (前678) 十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杜注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六十里梁村镇。明、清于此置慈乐寨巡司。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即今黑龙江海林县西南火龙沟。中东铁路海林支线经此。
①即今雅砻江及与雅砻江合流后至云南巧家县的一段金沙江。为蜀地至云南西部必经之地。《史记·司马相如传》: 相如略定西夷,“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即此。②在今湖南会同县东。《方舆纪要》 卷82会
唐置,属羁縻纡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间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南。属纡州。北宋庆历时废。
西汉置,属胶东国。治所在今山东莱阳市南七里。东汉属北海国。西晋属长广郡。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莱阳市南。属胶东国。北齐省。
亦名科儿古。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哈耳宾卡河口。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西岸有“科儿古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北岸, 东至海滨
在今河南浚县西北六十里大赉店南台地上。南北长450米, 东西宽220米。包括仰韶、龙山、商代三种文化遗存。1932年春发现, 后经多次发掘。在仰韶文化层中, 出土有淡红色彩陶片、红陶钵、夹砂红陶鼎、石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清水县“以清水在县境” 为名。东汉废。西晋复置,属略阳郡。北魏为清水郡治。隋大业初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宝应元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