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江镇

东江镇

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明置巡司于此。


(1)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江,人口 4000。明成化年间,江姓兄弟迁来居住,取名江哥庄;后演变为江格庄。清末,分东、西两个村,该村称东江格庄,1981年更名东江。1949年隶芦北区,1953年隶九区和十区。1956年属位庄区、香坊区、泉水区。1957年属智家乡、碓徐乡。1958年成立智家公社。1982年以驻地东江更名东江公社。1984年设置东江乡,1988年改置东江镇。泳汶河、矫家河、绛水河经镇内。产小麦、玉米、大豆、谷子、花生、甘薯等。盛产长把梨、苹果、杏、桃、葡萄等。有油泵油嘴、石油化工、粉末冶金、化工、钢窗建筑材料、大理石等厂及建筑公司。黄水公路经此。有新石器时代的邵家文化遗址。(2)在湖南省资兴市西部。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凉树湾,人口 8700。以东江河流经区内,故名。1949年属城厢镇,1956年属燎原公社,1962年为木根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置镇,改名东江。主产稻、蔬菜。矿产有煤、石灰石、钨。有建材、啤酒等厂。东江水电站是全国重点工程之一。郴三铁路、省道1813线、资郴公路经此。(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东北部、龙江北岸、大环江下游西岸。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2.7万,96%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东江街,人口 3000。唐东玺县治。因处大环江西岸,河处街东,故名。1952年前分属环江、宜山县地,1953年为河池县东江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5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主产玉米、小麦、稻、薯类、甘蔗、柑橙等。为市主要蔗产区。有自治区及市属棉纺、机械、冶炼、草酸、造纸等厂。设有农贸集市。黔桂铁路经此设站,公路通市区。游览点有金龟山。(4)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部、白龙江北岸。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 7200。镇人民政府驻胡家坪,人口 1200。镇以境内东江水自然村得名。1950年设东江乡,1957年并入城关镇。1962年设东江镇,1983年改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柑橘等。有农机、化学、制药、印刷、面粉等厂。陇南地区农科所设此。212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涑沫江

    又作粟末水、速末水。即今吉林之松花江。《新唐书·渤海传》: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古水名。或作粟末水、速末水。即今吉林省松花江。

  • 仁和郡

    西魏置,治所在贵平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隋开皇初废。西魏末年置,治贵平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隋开皇初废。

  • 石绿场

    唐开元中置,属南陵县。即今安徽繁昌县。《寰宇记》卷105繁昌县:“以地出石绿兼铁, 由是置冶。自唐开元以来,立为石绿场。其地理枕江,舟旅憧憧,实津要之地。以南陵地远, 民乞输税于场。伪唐析南陵之五乡,

  • 五津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至彭山县之间岷江上所设五个渡口。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皂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沙头津,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改曰东州头;五曰江南津。入

  • 黄陵隘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境黄陵村。《清一统志·梧州府》: 黄陵隘“在岑溪县东一百二十里……有兵汛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清时设兵戍守。

  • 彰德军

    五代方镇名。后晋天福三年 (938) 置,治所在相州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北临漳县以南,河南林州、辉县二市以东,范县、清丰县以西,黄河以北地。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年)

  • 锡江寨

    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二十五里锡江口。《方舆纪要》 卷80湘阴县: “锡江砦在县西北,湘江西岸。宋置砦于此。江畔有岐,平起如冈,洲岛之民聚而居之,以渔为业。亦曰锡浦。”

  • 滩头镇

    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明、清于此置滩头巡司。在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面积176.3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滩头,人口5100。镇居峡谷,三溪汇流镇北,积沙成滩,镇因得名。1952年建滩头镇

  • 崇安驿

    元置,属崇安县。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南门外。明初改为长平驿。

  • 须水

    一名须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郑州市西。《水经·济水注》: 须水 “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亦曰柰榆沟也。又或谓之为小索水,……东北流,于荥阳城西南,北注索”。北宋导索水与须水合,入汴,通漕运。其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