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海县

东海县

①北齐分广饶县置,属东海郡。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隋开皇初废。仁寿元年(601)改广饶县复置东海县,唐武德四年(621)为环州治,八年(625)改属海州。南宋端平二年(1235)至淳祐十二年(1252)间曾徙海州治此。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朐山县。

②1912年改海州置,后属江苏徐海道。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江苏赣榆县南部、山东郯城县东北部及原东海县北部析置东海县,属山东省。治东石榴树(今江苏东海县北石榴)。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江苏赣榆县南部、山东郯城县东北部及原东海县北部析置东海县,属山东省。治东石榴树(今江苏东海县北石榴)。1952年划归江苏省。1957年迁治牛山镇(今东海县)。


(1)古县名。南朝齐分广饶县置,治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北南城镇。属东海郡。隋开皇初废入广饶县,仁寿元年(601年)又改广饶县为东海县,属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为环州治,八年属海州。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属西海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海州路,后又属海宁府,未几属海宁州,二十年废入朐山县。(2)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9年由赣榆县南部临洪、河南二区,郯城县东北一部分及东海县北部蒲西、新民、羽东、莫山、牛山、白河六区析置(赣榆、东海两县今属江苏省),治东石榴树(今东海县石榴)。1950年撤销,与新海连市合并,设立新海县。1951年复置东海县,仍驻东石榴树,1952年划归江苏省。(3)今县名。在江苏省北部,西北与山东省为邻。属连云港市。面积 2248 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14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牛山镇。秦为朐县地。北齐于今云台山一带建东海县,治今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属东海郡,东边临海得名。清道光《云台新志》:“余郡隶有海州,滨于海之东,因曰东海。”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朐县为朐山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东海县并入朐山县。明初朐山县并入海州,属淮安府。1912年改海州为东海县。抗日战争时期,以陇海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民主革命政权,路南地区于1940年11月建立东海县,至1949年5月又撤销,并划归沭阳和灌云县;路北于1941年8月建海陵县,至1946年改为东海县,治东石榴树,属山东省鲁中南、滨海、临沂地区。1950年5月与新海连市合置新海县,同年12月复原建制。1953年初沭阳县部分地区划入,属徐州专区。1957年县人民政府由海州迁至牛山镇。1983年3月划归连云港市。地处鲁南山地南延部分与沂沭河下游平原过渡地带。西北部属马陵山地,羽山最高海拔269.5米。东部属水网平原,有蔷薇河、淮沭新河、鲁兰河,新沭河向东流入临洪河入海。有安峰山水库、房山水库、贺庄水库、西双湖水库、横沟水库、石梁河水库等。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花生、玉米、甘薯、大豆为主。盛产苹果、葡萄、草莓。矿产有水晶石、蛇纹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享有“水晶之乡”称誉。有纺织、化学、机械、采矿、玻璃、化肥、食品、建材、水晶制品等工业。有全国惟一的水晶市场,每年举办“中国东海水晶节”。茶色玻璃著名。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东西,204国道从境东经过。连云港民航机场坐落境内白塔埠镇。古迹有大贤庄旧石器遗址。温泉镇其温泉水温达 82℃。纪念地有磨山、安峰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保昌县

    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为南雄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图经》 云: 后避仁宗嫌,改名曰保昌。” 元为南雄路治。明为南雄府治。清嘉庆十一年 (1806) 废。十六年(1

  • 马陆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马陆镇“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故名”。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面积31.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陆,人口2000。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

  • 零中峡

    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魏书·孔伯恭传》: “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 即此。

  • 文市

    即今广西灌阳县北文市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灌阳县图:北有文市。

  • 西洋山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海中西洋岛。《方舆胜览》卷10福州:西洋“在巨海中,莫知畔岸”。万历《福宁州志》沿海图:州南有西洋山。

  • 西周申国都邑。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诗经·大雅·崧高》: “亹亹申伯,王瓒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又 《小雅·黍苗》: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水经·比水注》: 谢水 “出谢城北,其源微小,

  • 大琉球

    明代称今台湾为小琉球,称今琉球群岛为大琉球。明代称今台湾为小琉球,称今琉球群岛为大琉球。

  • 大邦店

    即今湖北广水市西二十二里大邦乡。清同治《应山县志》卷21《兵荒》:同治三年(1864)正月,知县朱某率众西出击捻军,“行至大邦店”。即此。

  • 六门陂

    即六门堤,亦名鹿门堤。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水经·湍水注》:“湍水又径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

  • 青鱼滩关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永定卫 “那平关” 条下: “ 《志》 云,(大庸)所有那平、边岩下、青鱼滩三关,旧皆为戍守处。”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31永定县: “青鱼潭关在县西北,通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