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书省

中书省

①元置,指直属中书省的地区。俗称腹里。治所在大都路(今北京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 内蒙古自河套以东至哲里木盟以西,河南的黄河以北(原阳、延津、封丘除外)及虞城、山东的东明、江苏丰县、沛县、安徽砀山等县。明洪武元年(1368)废,辖地分属河南、山东两行省。

②明洪武元年(1368)改江南行中书省置,治所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十三年(1380)废。其地直属六部为京师。


(1)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置,除总理全国政务外,还直辖腹里地区,亦称中书省,以别于各行中书省辖区。治开平(五年改为上都路,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至元四年(1267年),移治中都(九年改为大都,今北京城西北隅)。至顺初,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从河套以东至通辽市,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长岭县以西,河南省黄河以北(原阳、延津、封丘县除外)及虞城县、江苏省丰县、沛县及安徽省砀山县等,通称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辖境分属河南、山东两行省。(2)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洪武元年(1368年)建南京,罢江南行中书省,以所领府州直隶中书省,仍称中书省;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改称京师或直隶,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猜你喜欢

  • 河朔

    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尚书·泰誓中》: “王次于河朔。” 孔传: “渡河而誓,即誓而止于河之北。” 《三国志·魏书 ·袁绍传》: “威振河朔,名重天下。”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地。《尚书·泰誓中》:“惟

  • 少陵原

    即鸿固原。又名杜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唐杜佑《通典》卷173京兆万年县:“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类编长安志》卷7:少陵原“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山,北至滻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

  • 我撒剌

    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又西为尚力,又西二百里为我撒剌(其西南为计敌巴什,西北为赛兰)。”

  • 普安厅

    清嘉庆十六年 (1811) 改普安州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光绪三十四年(1908) 改为盘州厅。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普安州改置,治今贵州省盘县。直属贵州省。辖有今贵州省盘县和水城

  • 阳溪

    即洭水。今广东北江支流连江。《明史·地理志》 阳山县:“南有阳溪,即洭水。”

  • 龙池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山州置,治所在龙池县(今广西博白县西南龙潭镇)。乾元元年(758)复为山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山州置,治龙池县(今广西博白县西南龙潭镇)。辖境同山州。乾元元年(758年)复

  • 大直沽

    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东岸。《方舆纪要》卷13静海县:大直沽“今天津卫东南十里即大直沽渡也。小直沽受群川之委流,大直沽又在其东南,地势平衍,群流涨溢,芒无涯涘,故有大直沽之名”。《元史·食货二》:“大都之

  • 猛喇

    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南猛拉。清设掌寨。

  • 赤山

    ①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乌力吉木伦河发源之乌兰大坝(意为红山)。《后汉书·乌桓列传》:“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乌桓人死,敛以棺, 至葬则取一肥犬,系以采绳,并取死者乘马衣物烧送之,谓付托于犬,“使护

  • 万秋门

    即章城门。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王莽时改名万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