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寨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河中游及三个寨子中间,故名。由上、中、下三寨组成。古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盛产党参、当归、花椒、核桃。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东南公路。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
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河中游及三个寨子中间,故名。由上、中、下三寨组成。古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盛产党参、当归、花椒、核桃。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东南公路。
即葱岭。在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以西地区。《新唐书·西域传》 喝盘陀国:“葱岭俗号极嶷山,环其国。”
即杨刘镇。今山东东阿县东北杨柳镇。
明置,属盘石卫。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后所乡。《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 盘石守御后千户所在 “乐清县东三里。成化五年自盘石卫城移置此,仍隶盘石卫”。清初废。
又称青济铁路。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1899—1904) 由德国修筑,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全长394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后收归国有。在山东省境内。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经潍坊、淄博至
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明史· 李应祥传》: 万历年间,“ (周) 光镐先设疑,以尝相岭贼,贼果退据桐槽。桐槽者,大咱巢穴也。…… (边) 之垣亦屡破桐槽,大咱亡入山峪中”。在今四川省喜德县西冕山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者线蒙庆甸 (今泰国北部昌盛)。辖境约当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和缅甸景栋地区。至顺二年 (1331) 降为军民府。
即清净化城塔。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11号。是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 为西藏班禅六世修建的衣冠塔。
明军镇名。为九边之一。治所在广宁卫(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隆庆元年(1567)后移治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明末废。明九边之一。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元年(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
又称仲(卓)尼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冬春大雪封山,夏秋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客可经由此山口互通往来。玛那山口是札布兰、达巴到印度境内仲尼一带的山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