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淮县

临淮县

①北齐改己吾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四十里仁和集乡; 一说在今怀远县西北三十里。隋大业初废。

②唐长安四年 (704) 析徐城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南对盱眙县 (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开元二十二年 (734) 移泗州治此。北宋景德二年 (1005) 移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属泗州。元初复还旧治,仍为泗州治。明初废。

③金改钟离县置,属泗州。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元改为钟离县,为濠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 改为中立县。次年复为临淮县,属凤阳府。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废入凤阳县。


古县名。(1)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分徐城县南界两乡地于沙垫淮口置,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南对盱眙县(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移泗州来治。南临淮水,西枕汴河,当南北交通冲要。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移治今江苏省洪泽县西临淮。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还旧治。仍为泗州治。明初废入泗州。(2)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中立县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属临濠府。清乾隆九年(1744年)废。


猜你喜欢

  • 绥宁寨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置,属原州。在今宁夏彭阳县东北孟塬乡。后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孟塬乡。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地入金。

  • 青印溪

    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7尤溪县: 青印溪 “在县城南。溪中有青石如印,因名。源出县西九十里沙县接界之杉岭,迤逦而东,有山坑、王卫等凡十有一溪,次第流合焉,经县前入湖头溪 (尤溪)”。

  • 兴龙镇

    一名兴隆镇。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四里兴隆镇。旧属唐县。清乾隆《唐县志》卷1《集镇》:“兴龙镇,县北六十里。”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南部。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长柏路,人口 8900。

  • 定川县

    ①南朝梁大通二年 (528) 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雷坊。隋开皇九年 (589)并入临川县。②隋平陈后改定川郡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成均镇古城。《新唐书·地理志》 定州:“以

  • 五虎门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海中五虎山。明置巡司于此。即“五虎山”。

  • 白龟城

    在今安徽泾县东北三十五里柏山下。《方舆纪要》卷28泾县:“柏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亦左难当拒辅公祏处。有白龟城, 即难当所筑。”

  • 锡乐平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湄潭县东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湄潭县东北,属播州军民安抚司。后废。

  • 高望山

    ①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 36 掖县: 高望山 “峰峦秀特,可以望远”。②一作高望界。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北。《清一统志·永顺府》: 茶溪 “源出高望山”。③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五十里。

  • 泰来县

    1917年改泰来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泰来溪 (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泰来县 “土名泰来气屯”,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

  • 北路左翼末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满达赫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