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噶尔城
即今青海湟源县。《清一统志·西宁府二》:丹噶尔城“在西宁县西九十里,周七百七十丈。本朝雍正五年筑,设参将驻防。乾隆九年增设主簿。其路逼西藏,地通青海,兼为番人交易之所”。道光九年(1829)于此置丹噶尔厅。
即今青海湟源县。《清一统志·西宁府二》:丹噶尔城“在西宁县西九十里,周七百七十丈。本朝雍正五年筑,设参将驻防。乾隆九年增设主簿。其路逼西藏,地通青海,兼为番人交易之所”。道光九年(1829)于此置丹噶尔厅。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鱼梁。《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浦城县引 《旧志》 云,“天下十大名山,鱼梁其一也。其水南流为建溪,北流为信溪。里人多堰水养鱼,故名。地甚寒,谚云: ‘无衣无裳,莫过鱼梁’”。古山名。
亦作大田坝。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大田乡。《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万历二十四年(1596),“降黎州安抚司为千户所,立所治于司南三十里大田山坝”。
北宋置,属内乡县。即今河南内乡县治。金徙内乡县于此。
即今河南杞县北三十四里阳堌乡。清乾隆《杞县志》卷4:阳堌社(驻地阳堌集)“距城三十五里”。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都斯图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伊克托苏图河“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里。源出布海扎喇克之地,西流会黄河”。
即今四川黑水县。芦花为藏语“落夸”的谐音,意为“倾斜”。1935年《川西边事辑览》附图有“芦花”。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
1914年改永宁县置,属河南河洛道。治所即今河南洛宁县。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西部。属洛阳市。面积2305.5平方千米。人口44.9万。辖3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魏文帝时置北宜阳县
北宋建。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清一统志·夔州府》: 咸平寺 “在奉节县西北,宋咸平中建,魏了翁有记”。北宋咸平年间建,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西北隅。因年号得名。魏了翁有《咸平寺记》。
一名游河镇。即今河南信阳县 (平桥镇) 西北五十三里游河乡。民国 《重修信阳县志》 卷6 《塞堡》: 游河镇寨 “即安怀寨。居民约三百余户。咸同中……修筑”。
战国楚邑,即今湖南永兴县。《鄂君启节》 铭文: 自鄂往 “内入㵢, 庚鄙”。 即此。古邑名。战国楚邑。即今湖南省永兴县。《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内入㵢,庚鄙”,即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