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山

丹山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之丹山。西丹河、白狼河皆源于此。”

②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山海经·海内南经》:“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水经·江水注》:有大巫山“神孟涂所处……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③又名龟山。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一里沅江南岸。山中有丹山洞,洞中原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丹山寺。下有钟鼓洞,深里许。临江峭壁有“壁立万仞”、“碧水丹山”、“寰海镜清”等石刻。明王守仁、薛瑄等有诗纪游。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巴东县西。《水经注》: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居山上。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也。 (2)村名。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属公坡镇。人口730。明末清初从本县后坡村迁此。单姓置居,靠山,取名单山;因“”与“丹”谐音,转今名。产稻、甘薯、花生。有公路东通公坡墟、西通二公堆墟。为近代琼剧艺术家吴法凤故里。


猜你喜欢

  • 勐 (猛) 董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清代属镇边厅,后于此置勐角董土千总。傣语 “勐”为地方,“董” 为集中,意即集中的地方。

  • 鄮山

    在今浙江鄞县东三十里宝幢乡。《寰宇记》卷98明州鄮县: “汉旧县,居鄮山之阴。” 《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引 《十道四蕃志》 云: “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故以名山。”古山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

  • 李青店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 上川场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清为海矬场,嘉庆时改为上川盐巡司。民国初改为上川场。

  • 范公堤

    即捍海堰。北宋天圣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场时筑,在今江苏省中部,大致北起大丰县西串场河,经东台市南至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余西乡。后人称为 “范公堤”。后世屡圮屡筑,并续有增展,北起今江苏阜宁县,南抵今

  • 逢洪陂

    即逢泽。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径睢阳县故城南。……睢水于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见“逢泽(1)”。

  • 隘留关

    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油隘。土名竻竹根。南与越南那克连界。清徐廷旭 《越南辑略》 卷1:“隘留关今名油隘……系广西入越南之路。”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112谅山府: 隘留关 “在府北文渊

  • 晋宁郡

    东晋元帝时改益州郡置,属宁州。治所在滇池县 (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滇池周围及禄丰、双柏、易门、澄江等县地。南朝宋治所在建伶县 (今云南晋宁县治昆阳镇)。南齐辖境不包有滇池西

  • 永庆陵

    辽圣宗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西北二十余里处。兴宗景福元年(1031)于永庆陵之南置庆州。《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

  • 不花剌

    即蒲华城。察合台汗国属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不花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