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池山
即桐柏山。一名金庭山。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桐柏山“天宝六载改为丹池山。《真诰》云:高万五千丈,下有丹池、赤水”。
即桐柏山。一名金庭山。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桐柏山“天宝六载改为丹池山。《真诰》云:高万五千丈,下有丹池、赤水”。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四十里珍珠镇。当白沙河东岸。民国 《四续掖县志》 卷1有珍珠村,为珍珠乡驻地。
即今陕西洛川县北厢寺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 “仙宫河” 条下: “西北有厢西河,俱由宜川县界来,注于洛。”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一里。《清一统志·郴州一》:苏仙岭“以苏耽得名”。在湖南省郴州市东2.5千米处。又称苏仙山、马岭山、牛皮山、白马岭、龙头岭等。传说汉苏耽于此得道飞升称今名。海拔526米。山势秀丽,万木
唐建。在今江西萍乡市北七十里杨岐山下。北宋时,禅宗高僧方会在此创立杨岐宗,为禅宗下临济宗的一派。
即今广东揭阳市北之北河。《清一统志·潮州府》:北溪“在揭阳县城北。有二源:一出长乐县界,一出嘉应州界,合流经飞泉、贵人诸山。……至浦湾渡合于南溪”。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清光绪《昌平州志》 卷4: 西南 “高崖口。《采访册》: 距城五十里”。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镇东卫。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万安。清康熙三年(1664)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福清市东南万安。属镇东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
一作伞盖。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伞盖村。清范昭逵 《从西纪略》 十一: 康熙五十九年 (1720),二月二十七日 “起行,五十里至桑盖下营,往晤常驿道,共话站务”。即此。
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木树乡。清严如熤《苗疆道路考》9:“由松桃北卡落、长冲苗路,经由水田坝、洞口一带至木树汛,对面为永绥苗寨,路亦崎岖。”
明洪武元年(1368)改广平路置,属北京布政司,永乐后直隶京师。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鸡泽、永年、磁县、曲周、武安、成安、肥乡、广平、邯郸等县市地。1913年废。明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