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义阳郡

义阳郡

①三国魏文帝时置,属荆州。治所在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县南)。后废。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移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朝宋属南豫州,后为司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大悟县部分地。南齐改为北义阳郡。梁为司州治。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义阳郡,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为申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唐初改为申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义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申州。

②西晋太康九年(288)改义阳国置,治所在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永宁元年(301)改为新野郡。

③东晋分南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南朝宋改为南义阳郡。

④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属巴州。治所在义阳县(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市西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⑤南朝梁置,为北江州治。治所在义阳县(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废。

⑥东魏天平四年(537)改郢州置,属豫州。治所在真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北齐废。

⑦即白马义阳郡。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


(1)三国魏文帝置,治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市南)。属荆州。寻废。(2)东晋末改义阳国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南朝宋属南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信阳、罗山等市县和桐柏县东部,湖北省广水、大悟、随州等三市县部分地区。后为司州治。南朝齐改北义阳郡,梁复旧。东魏末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改名宋安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分别改义州、申州为义阳郡。地当南北交通要冲;有平靖、黄岘、武阳三关之险,为东晋、南朝北边要郡。(3)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改郢州置,治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属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正阳县地。北齐废。(4)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析阆中县置,治义阳县(今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巴中市西部地区。属巴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猜你喜欢

  • 修仁堡

    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南修仁村。《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叶田口” 条: 修仁堡 “在府南……江防巡哨处也”。清置,即今广东省南雄市西南修仁。为江防哨所。

  • 插花峰

    在今湖南常宁县东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插花峰 “有八峰列戟,如簪花之状”。

  • 武峨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武峨州置,治所在武峨县 (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武峨州。

  • 芮城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改安戎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天和二年(567)移治今芮城县。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

  • 罗蓬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云盖山

    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海澄县:云盖山“在县东南,有石室,容数百人。岩岭巉峻,云气尝覆其顶”,故名。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云盖山“峰峦秀丽,望之如盖。亦

  • 通鹤军

    唐置,属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垂拱二年 (686) 没入吐蕃。《旧唐书·韦皋传》: 贞元九年 (793) 攻吐蕃,皋 “乃命大将董勔、张芬出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鹤军”。即此。唐置,在今四川省

  • 列浑城

    在今甘肃夏河县境。《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秦王炽磐以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筑列浑城于计罗以镇之”。胡三省注:“计罗盖即罗川之地。”十六国西秦筑,在今甘肃省合水县境。

  • 满番汗

    主要指今朝鲜平安北道清川江下游西岸地区。《三国志· 魏书 · 东夷传 · 韩传》 裴松之注:“ 《魏略》 曰: 昔箕子之后为朝鲜侯……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

  • 云阳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四十里前头村北。汉属左冯翊。东汉末废。②三国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置,属毗陵典农校尉。治所即今江苏丹阳市。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③东晋孝武帝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