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门山

云门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观。昔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诏建寺号云门”。

②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七十里南洋屿。《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云门山“多松竹泉石之胜。南连芹岩、蒲峰、后湾、石龙诸山,长江绕于前。江中有琴屿、双鱼屿”。

③一名云峰山。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五里。元于钦《齐乘》卷1:云门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

④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云门山在“县东北十里。盘礴高峻,常兴云雾”。山麓有寺名云门寺,五代时,文偃禅师建,南汉赐名大觉寺。佛家称其宗派为云门宗。

⑤又名龙门山。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59合州:云门山,“《蜀都赋》云:指渠口以为云门”。明万历《合州志》卷1:云门山“两山壁立, 白云往来, 故名”。《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年(1273)正月,“合剌请于渠江之北云门山及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戍”。即此。


(1)古山名。又称东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唐李白有《送纪秀才游越》诗:“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即此。(2)今山名。(1)在山西省阳高县北部,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因山顶云雾环绕,又称戴帽山。山势起伏连绵,同名主峰海拔 1040 米。山上草木丛生,俗有“北岫攒云”之称,为“阳高八景”之一。(2)又称云峰山。在山东省青州市城区南,西北邻驼山。海拔421米。山顶有云窟和云门洞,南北相通,夏秋时常有云雾从中穿过。远望云门洞,如玉镜高悬,故有“云门拱壁”之称,为“青州八景”之一。洞北有二龙泉。山南崖壁上有隋代石窟造像五处。东北麓有明代开凿的万春洞(希夷石室)。北侧悬崖镌刻高7.5米、宽3.7米的巨大“寿”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书。相传“寿比南山”一词即源出于此。东麓有希夷洞,洞内有陈抟枕书长眠石像。 (3)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千米。山上流泉飞瀑,巉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山有云门寺,是佛教云门宗之发祥地。参见“云门寺”。


猜你喜欢

  • 梅峰

    在今广东梅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梅峰在 “县西二里。平地突起,形如覆钟。一名马蹄峰。其相近者曰高峰”。

  • 湘乡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湘乡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明初降为湘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乡县置,治今湖南省湘乡市。属潭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复降为县。

  • 梭磨宣慰司

    清乾隆四十年 (1775) 改宣抚司置,属杂谷直隶厅。治所即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后废。

  • 章县

    西汉置,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东鄣城集。西晋省。古县名。故鄣国,西汉置章县,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属东平国。西晋省。

  • 月坨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七十里月坨岛。《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月坨“形如半月。《志》云:白绿洋沟入海四十里即月坨也,在巨浸中,广数十顷,其间草木繁植,雉兔充斥。冰合时,居民尝射猎于此,泮则掉艇樵采,为利甚厚

  • 忻窑支线

    从山西忻县(今忻州市)经河边村(今定襄县东北河边镇)至甲子湾,再至窑头煤矿。全长61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4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今称忻河线。

  • 青山隘

    在今湖南临澧县西北坪山村。《清一统志·澧州》: 山羊隘 “在安福县西北麻寮所北。《九溪卫志》: 所境有山羊、九女、樱桃、梅梓、栏刀、黄山、青山、靖安、守所等十隘”。

  • 八撮

    即今云南梁河县。本名南甸,清属腾越厅。民国初设八撮县丞,后改县佐。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

  • 四豪冢

    即四王冢。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西南、牛山之东。为田齐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四代君主的陵墓。

  • 渠犁国

    又作渠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都渠犁城 (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孔雀河以东地区)。武帝时尝置校尉屯田于此。犁,又作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西、孔雀河以东地区。西汉属西域都护。唐有渠犁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