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女山

五女山

①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清宣统《怀仁县志》卷3:五女山“在城北十五里,浑河绕其前,南向峭壁耸立千仞, 由东而北盘旋可上,山上平坦,周围二里许。……传闻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至今农人锄地常拾残鍪缺镞”。

②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西五女山。《水经·沂水注》:“桑泉水北出五女山。”《清一统志·沂州府一》:五女山“在蒙阴县西南四十五里……《旧志》:此西五女山也。又有东五女山,在县东北五十五里”。


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南。《水经注·沂水》:“桑泉水北出五女山。”即此。


猜你喜欢

  • 铜锣关

    ①一名同罗关。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76罗田县 “岐岭关” 条下: 凤凰关 “其相近者曰铜锣关”。②亦名铜锣峡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二十里长江铜锣峡口北岸。《明史·地理志》

  • 南隆城

    即隆城镇。在今四川阆中市。《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 (魏) 子建奏以隆城镇为南梁州”。胡三省注: “西魏 《典略》曰: 此州旧有隆城,故又谓之南隆,治古阆中城。”

  • 风琶部

    宋代黎州诸少数部落之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宋史·蛮夷传四》:黎州诸蛮“风琶部在州西南一千一百里”。

  • 汾水关

    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周书·武帝纪》:北周建德五年(576),“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水关”。在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汾水上,故名。北周建德五年(576年),武帝伐齐,以柱国宇文盛守汾水关,即此。

  • 茶洞堡

    即今湖南花垣县西南四十四里茶洞镇。昔称“乍董”,苗语意为 “汉人住地”,因有汉人居此而得名。后音译为 “茶洞”。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谓茶洞城 “背负峻岭,面临绝壁,西接秀山,南邻松桃。谚云: ‘一

  • 零关道

    亦名灵关道、灵山道。西汉武帝时建。自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至今西昌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西汉武帝开。自今四川省大

  • 梁山州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梁山军置,属夔州路。治所在梁山县 (今四川梁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梁平县地。明洪武七年 (1374) 废。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梁山军置,治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

  • 唐固县

    唐武德二年 (619) 改城固县置,属梁州。治所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北十八里。贞观二年 (628)复名城固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城固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城固县东。属梁州。贞观二年(628年)复

  • 固疆堡

    即今河北宣化县治。《宋史·地理志》 武州: “宣和五年,金人以州来归。六年,筑固疆堡。寻复为金人所取。”

  • 靖海所城

    即今广东惠来县东南六十里靖海镇。清雍正九年 (1731) 移神泉巡司于靖海所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