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六胡州

六胡州

唐调露元年(679)在灵、夏二州南界设鲁、丽、含、塞、依、契六州,用唐人为刺史,以处突厥降户,谓之六胡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境。长安四年(704)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707)在盐州白池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北大池)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仍分六州管辖。开元八年(720)六州胡户在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九年攻陷六胡州,进逼夏州,被唐发兵镇压,康待宾被杀。十年又改为鲁、丽、契、塞四州,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继续反抗,旋为唐朔方军所镇压,于是移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十八年复置匡、长二州。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在夏州西北三百里设置宥州管理。贞元二年(786)迁六州胡于云州(治今山西大同市)、朔州(治今山西朔州市)间。


唐调露元年(679年),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南境设鲁、丽、含、塞、依、契六州,以唐人为刺史,处突厥降户(部分为昭武九姓胡)。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巴郎庙古城、东查汗巴拉嘎素古城、南乌兰道崩古城,即六州中某几个州的城址。长安四年(704年),并为匡、长两州。今巴郎庙古城、查汗巴拉嘎素古城疑是。神龙三年(707年),在盐州白池县(今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北八十里设兰池都督府(今鄂托克前旗东敖勒召其古城)管辖,仍分六州各为六县以隶。开元九年(721年),六州胡户因赋役繁重,在兰池州胡康待宾等率领下起义,攻陷六胡州,进逼夏州,唐发兵镇压,康待宾被俘杀。十年又改为鲁、丽、契、塞四州;康待宾余众在康愿子率领下,继续反抗,为唐朔方军所镇压,“于是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余口配许、汝、唐、邓、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旧唐书·张说传》)。十八年复置匡、长两州,二十六年唐将六州胡户遣归,于故地设置宥州(今敖勒召其古城)管理。自设六胡州后,遂有六州胡之名,李益有《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贞元二年(786年),迁六州胡于云州(治今山西大同市)、朔州(治今山西朔州市)之间。


猜你喜欢

  • 荡阴

    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汤阴县治。《战国策·赵策三》: “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即此。古邑名。即今河南省汤阴县。《战国策·赵策三》:“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即此

  • 福庆县

    五代唐改福昌县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北宋又改为福昌县。古县名。五代唐以福昌县改名,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福昌。属河南府。北宋初复名福昌县。

  • 西沟门

    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乡。民国《绥远通志稿》卷2:和林格尔县第四区有西沟门。

  • 汉武台

    即望海台。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水经·淇水注》:清河“枝津右出焉,东径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

  • 拉达克

    在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境内有拉达克山、拉达克河而得名。藏语称其地为麻域、芒域,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为吐蕃王朝 (约629—842)征服; 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列城,为西藏

  • 泥沟

    在今江苏丰县北。《清一统志·徐州府一》:泥沟 “在沛县西北五十里。亦名泥沟河。源出山东滕县白马山,自鱼台县流入,经沙河镇西南入漕河”。

  • 太鲁水

    亦作他漏河、太岳鲁水。即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源出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大兴安岭,东南至吉林镇赉县东南入嫩江。唐贞观初以奚族度稽部为太鲁州,即在此河流域。古水名。又作太沵河、他

  • 泉州行中书省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泉州宣慰司置,治所在泉州路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十八年 (1281) 迁治福州路 (今福建福州市),次年还治泉州路。二十年 (1283)复迁治福州路。大德

  • 雍鸡县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境。属郁林郡。东汉废。

  • 六合郡

    北周改秦郡置,属秦州。治所在尉氏县(今江苏六合县)。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