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宁县

兴宁县

①东晋咸和六年(331)置,属东官郡。治所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田镇西三里。一说今五华县西北华城镇雷公墩。以兴宁江为名。隋属龙川郡。唐属循州,移治今兴宁市西北龙田镇。五代南汉乾亨初改为齐昌县。北宋天禧二年(1018)复改为兴宁县,移治今兴宁市。明属惠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属嘉应州。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4年改设兴宁市。

②唐置,属盐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白池村古城北大池附近。贞观元年(627)废。次年复置。景龙三年(709)改为白池县。

③南宋绍定初改资兴县置,属郴州。治所在管子壕(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元属郴州路。明属郴州。1914年改为资兴县。


(1)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南大池古城。属盐州。四年省入五原县。贞观二年(628年)复置。景龙三年(709年)改名白池县。(2)古旧县名。(1)东晋置,治今广东省兴宁市龙田西宁江之西。属东官郡。隋改属龙川郡。唐时移治今兴宁市西北龙田。属循州。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移治今五华县华城。仍属循州。明移治今市,属惠州。清雍正后改属嘉应州。1994年改设兴宁市。(2)南宋绍定初改资兴县置,治管子壕,即今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宋、明、清属郴州,元属郴州路。1914年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复改资兴县。


猜你喜欢

  • 青石梁

    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南,为出古北口第一大岭。《清一统志·承德府二》: 青石梁 “与黄土梁形势相连,自两间房至常山峪,群峰绵亘,青石梁最峭拔,高出诸山之上”。

  • 斛木县

    唐置,属羁縻骋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东北。后废。

  • 河朔

    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尚书·泰誓中》: “王次于河朔。” 孔传: “渡河而誓,即誓而止于河之北。” 《三国志·魏书 ·袁绍传》: “威振河朔,名重天下。”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地。《尚书·泰誓中》:“惟

  • 义渠道

    西汉改义渠县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西峰市东境。东汉废。

  • 武牢山

    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武牢山 “在怀远县 (治所在今老堡乡) 南一十五里。高拔险峻”。

  • 狗头岭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宋 《淳祐临安志》 卷9: 狗头岭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到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90杭州府: 狗头岭在 “府西北五十里。唐上元二年刘展作乱,……杭州州将李藏用使其属温晁自余杭驰

  • 蔷薇河

    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2海州: 蔷薇河在 “州治 (今海州镇) 西一里。东北通北海,西北通赣榆,南通新坝,直抵淮阴,内接市河入州城。先时漕运由此入淮,北场盐课亦从此达安东(今涟水县)。

  • 英武关

    在今云南南华县西。《方舆纪要》 卷116镇南州: 英武关在 “州西七十里。有巡司戍守,亦曰鹦鹉关。《志》 云,英武关蹑山脊,越峻阪,箐莽阴翳,行者寒心,为郡境之险”。

  • 诸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0杭州府: 诸桥,“富阳诸山之水,由此入江”。清雍正五年 (1727),改建木桥为石桥。

  • 风度楼

    在今广东韶关市。《清一统志·韶州府》:风度楼“在府治南。唐张九龄为相, 明皇重之,每用人,必曰:‘风度得如九龄乎?’郡人因取以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