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斐悠城。又称高力城。即今吉林珲春市西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 (裴优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9) 瓦尔喀部蜚悠城长归附努尔哈赤,即此。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三家子乡高丽城屯裴优城,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
古济水之南支。即荥渎。《水经·济水注》将济水自古荥泽以下之南北二水道称为南济、北济。二水东流,分别流经阳武、封丘、济阳、冤朐、定陶等县之南北,合于古钜野泽。故道约在今河南郑州、原阳、封丘、兰考、山东东
金天会八年(1130)置,治所在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县南)。元属河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降为归德州, 省睢阳县入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治所在商丘县(今商丘县)。辖境相当今商丘
在今山东长岛县长山岛西北。古名沙门岛。清光绪 《登州府志》 卷3: “凡海舟渡辽者必泊此以避风。上有龙女庙,俗呼庙岛。” 其附近岛屿通称为庙岛群岛。自北而南,延长二百余里。最北为北隍城岛、南隍城岛,最
北宋置,属沧州清池县。在今天津市东南东西泥沽村一带。政和三年 (1113) 改名河平砦。
在今福建清流县北。明嘉靖《清流县志》卷2:玉华岭“在县北五十里,属永得里。上有玉华西洞,中有石窗、石龛、石观音、石莲花、石狮子之类。宋乾道间始建佛庐于内”。
南朝梁置,治所在开建县 (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丰镇东)。隋开皇十年 (590) 废。南朝梁置,治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南丰东)。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北境。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
即东晋侨置逡遒县。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宋书·州郡志》: “逡道令,汉作逡遒,晋作逡道,后分芜湖为境。”
即浮山。又名浮烟山。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南二十里符山。《方舆纪要》 卷36平度州潍县: 程符山,“相传公孙宏贫时牧豕处”。乾隆 《潍县志》卷1: 程符山 “原名浮烟山,后以山隶程符社,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