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邹峄山。亦作驺山、邾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水经·泗水注》:“漷水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春秋·左传》所谓峄山也。邾文公之所迁,今城(按指邹县旧治)在邹山之阳。……山东西二十里,高秀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四十里新兴镇。清光绪 《彭县志》 卷2: 新兴场 “旧名海窝子。在西乡梯云鹿坪二里。距县西北四十里,南距通镇场十里。乾隆五十五年设”。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新唐书·地理志》甘州删丹县:张掖河“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
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一说在今平原县东南。《后汉书·袁绍传》:初平三年(192),公孙瓒“遣兵至龙凑挑战,绍复击破之”。即此。古黄河渡口。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北。为军事要地。《资治通鉴》:东汉初平三年(1
北宋置,属邹平县。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堐镇。
西晋置,属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十里仙提堡。隋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属凉州西郡。北魏属凉州。隋废。
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16楚雄府: 城南堰 “在府南三里。可灌田千余亩”。
春秋时宋地。在今山东泗水县。《春秋》: 成公十八年 (前573),“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一说虚朾即虚,应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或疑即虚,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会昌五年 (845),“诏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节度使卢钧出至裴村饯之”。即此。《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 “裴村在府西北五里。”(1)古地名。在今山
在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之间。《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建安十九年(214),“赵衢、尹奉等谋讨超,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即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之间。三国蜀诸葛亮斩魏将张郃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