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
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方舆纪要》卷41闻喜县:冷泉“在县东四十里。又有温泉,一出县东南胡村, 一出官庄村,俱引渠灌田, 流入涑水”。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白居易《冷泉亭记》:“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北宋政和时,僧慧云增广水池;南宋绍兴中曾建石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为灵隐一大奇观。
③在今湖北黄梅县东。《舆地纪胜》卷47蕲州:冷泉“在黄梅县东二十五里冷水涧”。
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方舆纪要》卷41闻喜县:冷泉“在县东四十里。又有温泉,一出县东南胡村, 一出官庄村,俱引渠灌田, 流入涑水”。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白居易《冷泉亭记》:“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情。”北宋政和时,僧慧云增广水池;南宋绍兴中曾建石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为灵隐一大奇观。
③在今湖北黄梅县东。《舆地纪胜》卷47蕲州:冷泉“在黄梅县东二十五里冷水涧”。
一名具区风月桥。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与莫厘、武山间的渡水桥。东西相接中贯太湖。旧横木以济,元至正间始易以石。明弘治九年(1496)重建。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设,在今俄罗斯共和国戈尔诺—阿尔泰斯克一带。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划入俄国版图。
又名龙益镇。清置,属鄜州。在今陕西富县西北龙义湾。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三花山“在县东北七里”。
又作啰没宁堡。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北蒿川乡东。后废。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北宋属西安州。
东汉建初五年 (80)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开阳县 (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东晋后复为郡。东汉建初五年(80年)以琅邪郡改置,治开阳县(今山东临沂市北)。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沂山及诸城、胶南以南,沂水、
①西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至桂平县郁江一带。后废。②隋大业五年 (607) 改始建镇置,属隆山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境。唐武德元年(618) 属陵州。圣历二年 (699) 移于荣祉 (
1913年改义州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即今辽宁义县(义州镇)。1929年直属辽宁省。在辽宁省中部。属锦州市。面积2496平方千米。人口43.8万。辖8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州镇。西汉设交黎县。东汉
明洪武二十年 (1384)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清顺治十四年(1657)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村。属镇海卫。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倭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之弥江。《元和志》卷33永泰县: “盐亭溪水经县北,去县十九里。”《寰宇记》 卷82盐亭县: “盐亭水,源出阆州西水县,西南流入当县盐井亭,故名盐亭水。去合梓潼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