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台县

凤台县

①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泽州府。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1914年改晋城县。

②清雍正十一年(1733)析寿州东北境置,为凤阳府治。治所在寿州(今安徽寿县)城内。同治四年(1865)迁今安徽凤台县。嘉庆《凤台县志》卷1:“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凤台。”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1)古旧县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即今山西省晋城市。为泽州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14年因与安徽省凤台县重名,改名晋城县。(2)今县名。在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游。属淮南市。面积1030平方千米。人口69.8万。辖5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为州来邑。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自新蔡迁此,称下蔡。西汉置下蔡县,属沛郡。东汉改属九江郡。三国属魏郡。西晋属淮南郡。隋属汝阴郡。唐属颍州。五代周世宗迁寿州治此。北宋政和末为寿春府治。金仍为寿州治。元属安丰路。明洪武中并入寿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析寿州置凤台县,以有凤凰山为名,治寿州城。同治四年(1865年)迁今城关镇,属凤阳府。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属阜阳地区,1977年属淮南市。地处淮北平原南缘。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豆类、油菜籽、棉花为主,并产花生、麻类、薄荷等。特产淝王鱼。工业有化肥、磷肥、水泥、毛巾被单、铁锅等厂。阜淮铁路纵贯中部。有淮阜、淮利、宿凤等公路干线。淮河公路桥为两淮煤炭基地的交通枢纽。凤台港为淮河航运主要港口之一。名胜有茅仙洞、硖石口、黑龙潭等。


猜你喜欢

  • 巴水驿

    明置,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47蕲水县“兰溪镇”条下:“有巴水驿,南北陆道所经也。”

  • 营山

    ①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接广西灌阳县界。《清一统志 · 永州府一》: 营山 “层峦叠嶂,绵亘数十里,实为州之西屏。其中峰最高,营水出此”。②在今四川营山县西。《寰宇记》 卷139蓬州朗池县: 营山 “

  • 北许昌县

    南齐侨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后废。

  • 石城门

    俗称旱西门。明南京城门名。本杨吴金陵城正西门,故名大西门。明代改名石城门。即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

  • 白山部

    隋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吉林和龙市至珲春市一带。《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其七曰白山部,在粟末东南。”唐并入渤海国。

  • 赤水关

    明置,属赤水卫。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镇。《明史·地理志》 赤水卫:“东有赤水河,有赤水关。”

  • 辰溪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辰阳县置,属辰州。治所即今湖南辰溪县。大业初属沅陵郡。唐属辰州。元属辰州路。明、清属辰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属怀化市。面积 19

  • 陡山河

    为小潢河支流。在今河南新县、光山二县境。《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梅林河” 条下: “县南九十里有陡山河,……东北流入官渡河。”

  • 冶坂城

    即冶坂津。一作野坂。在今河南孟县西南三十五里。《魏书·于栗䃅传》:“太宗南幸盟津,谓栗䃅曰:‘河可桥乎?’栗䃅曰:‘杜预造桥,余事可想。’乃编次大船,构桥于冶

  • 崎山镇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 崎山镇在 “县北二十五里。以在崎山下而名”。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