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千秋镇

千秋镇

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宋史·宋致虚传》:靖康元年(1126),致虚率军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宿以精骑冲之,不战而溃,死者过半”。

②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北葵潭镇东北千秋镇。清雍正《惠来县志》卷3:千秋镇“在县西七十里。其地背山面谷,水绕山盘。宋处置使邹沨尝驻兵其上,因勒铭石上”。千秋镇石铭曰“永镇千秋”。


(1)古镇名。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陷汴京,范致虚帅师出武关,在此遇金将洛索,被金兵精骑所冲,不战而溃。(2)今镇名。(1)在江苏省射阳县北部、射阳河北岸。面积157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千秋港,人口2500。清乾隆年间,高、关二姓人家迁此尖头港畔,聚落称下尖头港。1919年为华成垦殖公司总部驻地,以“立业千秋”之意,改称千秋港。1956年为滨海县临海区,1958年为射阳县兴盛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与鲍墩乡合置千秋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蚕茧等。有建材、纺织、水泥、服装、食品等厂。黄海公路经此。(2)在河南省义马市西南部。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千秋,人口3860。原称先修,因村南山上曾修过石窟佛像,并先于龙门、鸿庆寺而得名。西周称千秋堡,秦建千秋亭。1958年建公社,属渑池县。1970年属义马矿区,1981年属义马市。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豆类。有机械、预制件等厂和煤矿。陇海铁路、310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丰城县

    ①三国吴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藤县境。南朝宋初废,元嘉中复置,属永平郡,齐以后废。②西晋太康元年(280)以富城县改名,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丰城市南四十一里丰水西荣塘。南朝梁属巴山郡。

  • 望湖楼

    又名看经楼。五代吴越王钱镠建,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外西湖边。北宋苏轼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诗。即“看经楼”。

  • 圆坝场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一百三十里元坝镇。清道光 《安岳县志》 卷7: 圆坝场 “在治南 一百三十里”。

  • 零关道

    亦名灵关道、灵山道。西汉武帝时建。自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至今西昌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西汉武帝开。自今四川省大

  • 王满渡

    在今河南中牟县北。唐时为汴河津渡处。《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唐中和四年(884)五月,李克用击败黄巢农民军于“王满渡”。即此。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北,旧为汴河津济之处。《资治通鉴》:唐中和四年(884

  • 高雄县

    1920年日本占领时期设高雄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高雄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高雄县 (凤山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高雄市北、东、南侧。面积2832.5平方千米。人口约123.7万。辖1

  • 诺川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为羁縻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为诺州治。后因地入吐蕃,侨治庆州(今甘肃庆城县)境内,寻废。

  • 新伊吾

    即今新疆哈密市。《隋书·薛世雄传》:大业四年 (608),“以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及闻世雄兵已度碛,大惧,请降,诣军门上牛酒。世雄遂于汉旧

  • 任河

    ①又名城口河、大竹河、九江、北江,为汉江支流。在今四川城口、万源和陕西紫阳等县市境。《清一统志·太平厅》:北江“在厅东北一百里。自篁墩山发源,西北流经城口山大竹渡,转北入陕西紫阳县界为任河,入汉江”。

  • 项公山

    即尹公山。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5: 处州遂昌县 “有项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