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厅
清光绪元年 (1875)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卑南为高山族村社名,厅以社为名。十三年 (1887) 改为台东州。
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属台湾府。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东、花莲两县地。十三年改属台东直隶州。
清光绪元年 (1875)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卑南为高山族村社名,厅以社为名。十三年 (1887) 改为台东州。
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属台湾府。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东、花莲两县地。十三年改属台东直隶州。
明初改保靖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洪武六年 (1373) 升为保靖州宣慰使司。明初改保靖州置,治今湖南省保靖县。洪武六年(1373年)升保靖州宣慰司。
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北三十里,俗名大王河。《寰宇记》卷20掖县:万里沙,“《汉书·郊祀志》 云:武帝元封元年大旱,祷万里沙。又《封禅书》云,天子既出,祷万里沙。还,祀泰山。按:沙长三百里。据《史记》注:在
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6武定军民府: 虚仁驿 “在府北。《图经》: 府北有勒站及虚仁、环川、姜驿等站,达于四川会川卫境,自昔往来通道也”。
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哭泉乡。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南部、小额木特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置醴泉
东汉改涅氏县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四十二里故城镇。北魏永安二年 (529)改为阳城县。古县名。又作涅氏县。西汉以涅邑置,治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中改为阳城县。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宋书·檀道济传》: 南朝宋元嘉八年 (431),“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奋击,大破之。转战至高梁亭”,即此。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一说在东阿县境。南朝宋元嘉
一作箕山。 又名香山。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五十里香山。《水经·巨洋水注》: “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 水发 (剧) 县西南山。 无事树木, 而圆峭孤峙, 巑岏分立。 左思
汉西域西夜国都城。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东汉为子合国都城。原为西域西夜国都城。汉为西域都护府属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西南。《汉书·西域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治呼犍谷,去长安万二百五十里。”
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刘玄更始二年(24),刘秀率军自蓟(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返,“晨夜南驰,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芜蒌亭,时天寒烈,冯异上豆粥”。即此。在今河北省饶阳县东北。刘玄更始二年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刘璋改巴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武胜以东,广安、渠县以北,万源、开江以西地区。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改为巴郡,不久复为巴西郡。西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