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天门

南天门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十里潮河西岸上甸子乡东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141: 潮河 “由喀喇河屯入古北口,经柳林曲至南天门,四山环束,波流迅驶,每岁秋狝木兰,乘舆过此,例造正副浮桥以渡。南天门敕建观音寺,寺旁精舍御书额曰揽胜轩”。

②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盘谷寺东,为清初智朴和尚葬处。

③即今黑龙江省方正县西北天门乡。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6: 宾州厅东 “二百三十里南天门镇,俗呼万合义集”。

④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南端。清许琰《普陀纪胜》: “南山海中正南悬山潮落始通 (俗名杨梅跳),旧无梵宇,自潮公增创名南天门,巨石错立危踞,潮水洗剥,巉岩刻露,高峦峻壑,布置天然。总镇蓝公理题石曰 ‘山海大观’。”

⑤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古名天门。《续汉书·祭祀上》 注引应劭 《汉官》 马第伯《封禅仪记》 曰: “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 清聂 《泰山道里记》: “十八盘尽处为南天门,旧称三天门。” 山于此为最危耸,更上即绝顶。天门上有摩空阁,门下西侧有一座自然碑,上刻元代杜仁杰所撰 《天门铭》。

⑥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西北衡山上。土人称为横岭。当冈峦之脊,实中分南岳,其阳曰前山,阴曰后山。自岳庙迤逦上,仰见最高处,即南天门,不能见祝融面。及登南天门,则祝融突见眼前。循山阴下,再折而上,方登祝融峰。光绪 《南岳志》卷3载明黄周星 《衡岳游记》 称: “乃至南天门,此土人所称横岭者也。 岭当冈峦之脊,嵲绵亘, 实中分岳,岭之阳曰前山,岭之阴曰后山,又自山下仰瞩者,高迄岭而止,自峰顶俛瞩者,卑亦迄岭而止,盖登斯岭始获睹祝融云。”

⑦在今四川城口县东。清道光 《城口厅志》卷4: 南天门 “距厅北二百二十里。交陕西界。高五十里,皆老林,连秦岭。嘉庆初,教匪倡乱,曾于此山之巅修木城,设卡堵御。今为川陕会哨之所”。

⑧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北峰之东侧。下临绝壑。清光绪 《华岳志》 卷1: 南天门 “自避诏崖东走雷神洞,一石坊为南天门”。


又称三天门。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顶,为登泰山盘道尽处,在十八盘之上。飞龙岩、翔凤岭左右对峙。门建于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门上建阁,名“摩空”,门额镌“南天门”三字,石刻门联云:“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门西侧石室内有蒙古中统年间石刻《天门铭》,杜仁杰撰,严忠范书。此处距极顶仅1千米。《泰山图志》云:“磴道盘空,一关独启,而朝天有路矣。”李白《泰山吟》有“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之句。

南天门与十八盘


猜你喜欢

  • 勐 (猛) 泐

    宋大理置,属景昽。治所在景兰 (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元改车里宣慰司。

  • 黑池镇

    清置,属郃阳县。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黑池镇。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黑池,人口4830。相传昔有涝池,池水乌黑,故名。清雍正年间设镇。1949年设黑池乡,195

  • 董泽

    又作董池陂、董泽陂。春秋晋地。相传古豢龙氏董父居此,故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左传·宣公十二年》: 厨子曰,“非子之求,而蒲之爰,董泽之蒲,可胜既乎”。《续汉书·郡国志》 闻喜县:“有董池陂,古董泽

  • 迦底真城

    唐中曹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

  • 阿尔古屯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属阿尔古厅。治所即今四川金川县。四十四年(1779)改为绥靖屯。

  • 皖阳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二十二里。《寰宇记》 卷125怀宁县: 皖阳 “以城在水北,故曰皖阳”。七年 (624)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分怀宁县置,治今安徽省

  • 郊乡县

    南齐置,为义安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后废。

  • 南星

    即今陕西凤县东南南星乡。清属留坝厅,嘉庆十三年(1808) 设巡司驻此。

  • 右翼后末旗

    又称西路右翼后末旗。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西南。

  • 武平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改大宁路置,属辽阳行中书省。治所在大定县 (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地区。后复为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