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江县

南江县

明正德十一年 (1516) 于故难江县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南江县。以南江为名。清属保宁府。《清史稿· 杨继晓传》: 嘉庆初,白莲教义军“破南江”。即此。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东北部、渠江支流南江上源,北与陕西省为邻。属巴中市。面积3 417.2平方千米。人口62.3万。辖6镇、68乡。县人民政府驻南江镇。以地处南江河,故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难江县,治今县南,为北水郡治。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名盘道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复置难江县,移今南江县治,并移集州于此。《太平寰宇记》难江县:“因江水难涉,故以难江名。”难江即南江。隋属汉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于县置集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集州,难江县属巴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难江入化成县。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复置,更名南江县,属巴州。清属保宁府。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建南江、长赤两县苏维埃政府。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属巴中地区,2000年属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南江源于县北,纵贯中部,左有明江注入。北缘有宽滩河东西向流,西南有恩阳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为省生漆、油橄榄生产基地县,全国林业基地县,有“川北生物基因库”之誉。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烟叶,并产大叶茶、竹荪、黑木耳、魔芋。“南江黄羊”为优质畜种,又是全国肉羊、商品牛基地县之一。有煤、铁、铅、锌、石墨、石棉等矿藏。有采煤、冶铁、石墨、磷肥、建材、机械等工业。二南、达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皇柏林、菖蒲涧、小巫峡及景洞。纪念地有长赤小学、长赤禹王宫、红四门及麦子坪。


猜你喜欢

  • 全州千户所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广西都司。在今广西全州县。后废。

  • 析津县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蓟北县置。与宛平县同为燕京析津府治 (在今北京城西南隅)。《辽史·地理志》: “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故名。” 金贞元二年 (1154) 改名大兴县。古县名。辽开泰元年(

  • 泾谷水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源出麦积山,北流入渭水。《水经· 渭水注》: “水出西南泾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东北历董亭下。……其水东北流注于渭。”

  • 蛮溪堡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蛮溪堡在 “县南三十里”。

  • 辟疆园

    故址在今江苏吴县境内。《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辟疆园 “晋时顾辟疆之园也。王献之入会稽,经吴门,先不识主人。值辟疆方集宾友,酣燕园中,而献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唐时其园犹在,顾况尝假以居”

  •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四川行省。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成都路(今四川成都市)。取名于宋代益、梓、利、夔四路,时称四川路。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大凉山以东至巫山,陕西略阳、勉县以南,湖北建

  • 丁令

    亦作丁灵、丁零。秦、汉时北方部落。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单于时,“北服浑庾、屈射、丁零”。西汉武帝时,匈奴单于封卫律为丁灵王。《汉书·苏武传》:天汉元年(前100),武出使匈

  • 罗局镇

    金置,属岐山县。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二十五里罗局村。元废。集镇名。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南部。属枣林镇。人口 3600。宋《元丰九域志》为马碛镇。明万历年间名挪集镇。清雍正年间已为今名。产小麦、玉米、油菜籽。

  • 阴平侯国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阳朔二年(前23)封楚孝王子回为侯国。东汉改为阴平县。西汉阳朔二年(前23年)封楚孝王子回为阴平侯,置阴平侯国,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南阴平镇。

  • 雉阳县

    北魏末置,属鲁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北周为武山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湛水县。 大业初改为��城县, 唐武德初复为雉阳县。贞观初废。西魏置,治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