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堂镇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清为驻防要地,设外委驻守。
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面积93.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人口 4900。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遂更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有水泥制品、制砖、农机修造等厂。有农业技术中学。为河卧、卧吕、卧南公路起讫点。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清为驻防要地,设外委驻守。
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面积93.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人口 4900。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遂更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有水泥制品、制砖、农机修造等厂。有农业技术中学。为河卧、卧吕、卧南公路起讫点。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2: 湖心亭 “旧为湖心寺,鹄立湖中”。明弘治时寺毁,万历四年 (1576) 重建,始称湖心亭。今亭系1953年重修。
在今河北魏县西南旧魏县。金、元时为魏县治。
在今甘肃临洮县东。《资治通鉴》: 唐开元二年 (714) 十月,“薛讷与吐蕃战于武街,大破之”。胡三省注: “ 《水经注》: 武街城在汉狄道县东白石山西北。唐为武街驿,与大来谷皆属临洮渭源县界。刘昫曰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阚駰《十三州记》曰:“山生于邑,其亭有桑,因为县名。”东汉改为侯国,属汝南郡。三国魏复为县,属谯郡。南朝宋废。②东晋侨置,属南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巢
一作磋布寺。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南宋淳熙十四年 (1187) 由喇嘛教噶举派 (白教)噶玛支系 (简称噶玛噶举派) 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寺主噶玛巴 ( 《明史》 作哈立麻) 活佛曾受明朝 “如
①唐置,属羁縻殷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北宋属商州。后废。②1913年改宾川州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1929年直属云南省。1961年迁今宾川县治牛井镇。在云南省西部、
又名王家巷。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南三十里下埠集乡。清同治《南昌府志》卷4有下埠集。
在今四川屏山县东金沙江岸边。《方舆纪要》 卷73马湖府屏山县: 泥溪驿在 “府东一里”。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0临武县: 泗洲寨在 “县西南七十里。又有芹寨、猴寨、牛寨诸处,皆在深箐叠岭间,与蓝山及郴州之宜章县接境。崇祯十一年,‘土贼’ 啸聚于此”。
十六国前凉张骏置,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一说在今高台县西南。《十六国春秋辑补》卷81后凉录: 后凉大安元年 (386),张大豫 “求救于岭西诸郡, 建康太守李, ……起兵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