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场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双龙镇。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双龙场在“治北六十里。”
②即今四川阆中市南双龙镇。民国《阆中县志》卷5:双龙场在“县南三十里”。
③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双龙镇。清光绪《叙州府志》卷8宜宾县:双龙场在“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史稿·曾纪凤传》:同治元年(1862),“石达开窜踞叙州双龙场”。即此。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双龙镇。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双龙场在“治北六十里。”
②即今四川阆中市南双龙镇。民国《阆中县志》卷5:双龙场在“县南三十里”。
③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双龙镇。清光绪《叙州府志》卷8宜宾县:双龙场在“治西南一百九十里”。《清史稿·曾纪凤传》:同治元年(1862),“石达开窜踞叙州双龙场”。即此。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2米。《清一统志·南康府一》:汉阳峰“在星子县北庐山绝顶。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在江西省北部庐山东南。主峰大汉阳峰,海拔 1474 米,为庐山最高峰。
即土尔扈特南后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北清沟河源一带,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祁连县东南。
春秋晋人称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杜注: “河外,河南也。” 战国魏人以河南、河西为河外。《史记·魏世家》: “所亡于秦者,山南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宜章县: 莽山在 “县西南百里,接广东韶州府及连州界,延袤六十里。有九十九峰,山形如寒芦在宿莽,因名。宋乾道元年,宜章盗李金作乱,刘珙帅湖南,遣兵讨之,追破之于
在今四川广元市南嘉陵江东岸黄龙乡。《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黄金坝,“ 《图经》 云: 益昌县东南沿江有平田号黄金坝。故老相传谓州城基在此,即古晋寿城也”。集镇名。在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东北部、邗沟
元末明玉珍改南平綦江长官司置,属播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 綦江县以綦江 (水) 为名。明洪武中改属重庆府。《明史·神宗纪》: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陷綦江
即今湖南蓝山县北五十二里甘溪村。明置巡司于此。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二年(895)升同州为匡国军节度,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祐三年(906)废。五代梁复置,改名忠武军,后唐复名匡国军。北宋初废。②五代方镇名。后梁改忠武军置,治所在许州(
①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故有河东之称。《孟子·梁惠王上》: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即此。②唐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