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含山县

含山县

唐武德六年(623)置,属和州。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寰宇记》卷124含山县:“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八年(625)省。长安四年(704)复置,更名武寿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含山县。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中部偏东。属巢湖市。面积 1047 平方千米。人口44.1万。辖9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环峰镇。汉为历阳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析置含山县。治今环峰镇,属和州。以县境为众山所含为名;另说县境有含山即今横山,以山为名。八年废。长安四年(704年)置武寿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含山县,属和州。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与和县合并为和含县。1961年撤和含县,复含山县。1965年复属巢湖专区(1971年改地区),1999年属巢湖市。地处江淮丘陵南缘。巢滁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大致以平行之势分两列斜贯县境,横山连接在县中。苍山海拔481米,为最高点。山地东南为长江沿江平原。裕溪河、滁河、得胜河、牛屯河东流入长江,清溪河南流入裕溪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花生、苎麻、蚕茧等。特产河蟹、红打瓜子、鹿茸、磨刀石等。林产有松、杉等木材。有煤、铁、磷、耐火黏土、石灰石、石膏、瓷土、重晶石、白云石等矿。工业有水泥、陶瓷、针织、服装、农业机械、砂轮、铸造等。淮南铁路横贯县境南部。合芜公路、柘乌公路分别穿越南部及中部,合芜高速公路横穿县境。裕溪河航运有运漕、东关、林头等港口。名胜古迹有大城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凌家滩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昭关、江淮桥、晋王城及褒禅山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追邪径

    亦作涿邪径。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南境。《汉书·匈奴传》: 征和三年 (前90),“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御史大夫军至追邪径,无所见,还”。

  • 南牙山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南牙山 “在南甸司西一百八十里。延袤一百余里。树木阴翳,官道经之。上有石梯,夷人据以为险。又有清泉,下流入南牙江。正统间,王骥再征麓川,遣别将陈用仪开是

  • 九龙司

    在今香港九龙城。《清史稿·地理志》 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1860)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带。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盐池

    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县: “盐池在西南。” 《水经·涑水注》:“今 (盐) 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惟山水暴至,

  • 永石郡

    十六国后赵置,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后燕改置离石护军。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石勒置,治离石县(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属并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柳林、中阳、方山、临县等市县。北魏改为离石镇。

  • 迪田

    在今湖南湘乡市北。《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三年 (950),楚 “马希萼又遣群蛮攻迪田。八月,戊戌,破之,杀其镇将张延嗣”。在今湖南省湘乡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年)七月,楚“马希

  • 黄峒山

    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7修仁县: 黄峒山 “在县南二十里。山深险”。

  • 诺苲州

    即诺柞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

  • 英头山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十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英头山 “山峰尖锐,因名”。

  • 朝阳坡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朝阳坡镇。《清史稿·地理志》 怀德县: 旧设铺司,“西八屋,西南朝阳坡,皆入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