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哈三城哈思罕站

哈三城哈思罕站

明初改元哈散 (合散) 站置,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附近。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哈三城哈思罕站”。


猜你喜欢

  • 后坪县

    1913年析婺川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垢坪乡。1946年废。旧县名。1913年由婺川县属后坪弹压委员所辖地方析置,治后坪(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后坪乡)。1916—1

  • 上党道

    1938年日伪置,驻长治县(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沁县、屯留、晋城、壶关等县间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废。

  • 平皋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侯国,后改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东魏属武德郡。北齐废。古县名。本春秋晋邢丘

  • 老龙堤关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9襄阳县“柳关”条下:“府西九里为老龙堤关。堤东临汉江,西抵万山,府城东北之扞蔽也。”

  • 色仁孜宗

    又名色或晒仁则。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之赛。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色仁孜宗。1960年并入萨迦县。

  • 捣石村

    在今江西永新县北。《清一统志·吉安府二》: 捣石村 “在永新县北四十里平原村。《安成记》,石广四尺,长倍之,其色莹黛。颜鲁公为吉州司马,行部至此,抚石而憩。叩之,其声清越,谓可捣衣。今更千年,土花不蚀

  • 福建镇

    唐方镇名。上元元年 (760) 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大历六年 (771) 废。

  • 和兜山

    在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东段。《魏书·世祖纪》: 始光三年 (426),拓拔焘北伐,“西至五原,田于阴山,东至和兜山”。古山名。确址不详。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东首。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自云

  • 高旻寺

    亦作高文寺。相传建于隋。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汊河镇。《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高文寺“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有塔曰天中。其地为茱萸湾,亦名塔湾”。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建行宫于此,为康熙、乾隆驻

  • 蓝川县

    北魏改蓝川郡置,属洪和郡。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西魏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康乐县西南。太平真君八年(447年)于县置蓝川郡。后废郡,县改属洪和郡。西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