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寨

大寨

旧名大勐麻。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云州东南有大寨。民国时设县佐。


(1)集镇名。(1)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金沙江东岸。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清由陆、陈、王、孙、兰、徐六姓联合建立农村集市,名六合场。又称街村、大寨街子。产玉米、稻、小麦、甘薯、甘蔗、烤烟、花椒、油桐、柑橘。有铁、竹、木器加工等业。公路南接大巧公路。(2)在云南省勐海县西部、三棵庄山东南山腰。为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因寨大得名。主产玉米、稻。有公路东接勐双公路。(3)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原名苦猪底大寨,因村周林中苦猪树多,村较大,故名。1956年建乡时简称大寨。产稻、玉米、棕片、草果、茶叶等。多珍稀树木。有公路接昆那公路。(2)村名。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部。属勐简乡。人口 3100。为县内最大的村寨。曾名悉宜大寨。佤语“悉宜”意为“迷失或糊涂的地方”。过去野芭蕉多,过路的人多在此迷路,因名。1940年曾置宣化镇。1951年为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驻地。产稻、玉米、茶叶、芭蕉、木耳等。有制茶、酿酒等厂。有公路接海孟公路。


猜你喜欢

  • 宁远堡

    ①明置,属龙门所。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8龙门所:宁远堡,“旧为朵颜易马市口,景泰以后,敌骑屡由此入犯。嘉靖二十八年,筑堡于此”。②在今云南曲靖市南。《明史·何福传》:洪武二十四年(13

  • 临羌县

    西汉置,属金城郡。治所在今青海湟中县北。《汉书·赵充国传》: 西汉神爵初,赵充国经营湟中,欲屯田于此,奏言: “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 又言:“循河湟漕谷至临羌,

  • 马桥河

    ①在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源出四个顶子,北流经马桥河镇,于下城子镇注入穆棱河。《清史稿·地理志》 穆棱县:“马桥河出四顶子山,合狐狸密河。”②集镇名。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南马桥河北岸马桥河镇。《清史稿·地

  • 塘江镇

    即今江西南康县北唐江镇。明嘉靖 《南康县志》 卷9有唐江墟。

  • 淅阳郡

    ①亦作析阳郡。北魏置,属析州 (淅州)。治所在西析阳县 (今河南西峡县)。北周改西析阳县为中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县地。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初改淅州置,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辖

  • 莲阳铺

    又作南阳铺。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十里。清有千总驻防。

  • 狮顾山

    在今湖南宁乡县东二里。《方舆纪要》 卷80宁乡县: 狮顾山 “蹲踞江滨,玉潭水绕其下”。

  • 归义城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黄河北岸。《方舆纪要》卷64:“汉筑城以招徕诸羌,因名归义。”《后汉书·西羌传》:东汉元和三年(86),烧当迷吾顺命,“退居河北归义城”。又永元中,“金城长史上官鸿上开置归义、建威屯

  • 石登村

    即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八十二里石登乡。民国置县佐于此。

  • 马踶冈

    在今江西寻乌县城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本安远县地。万历四年,抚臣江一麟讨平黄乡保贼巢,奏置。明年筑城于马蹄冈。”即此。《清一统志·赣州府一》:马踶冈“在长宁县治南。由城西环抱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