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洞

大洞

①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明一统志》卷17广德州:大洞“在州城东北七十里。广数丈,深不可测。游者秉烛而入,有石燕群飞,乳泉滴沥,神人佛像,棋盘钟磬之属,皆白石天成。其东洞水深不可入”。

②亦名波罗里大洞。在今广西容县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③在今贵州镇远县东五里分水岭北。明嘉靖中改名凌元洞。明曹学佺《名胜志》:“洞门一隙而入,其中宽广如七间屋,故俗名洞为七间屋。”


村名。在海南省琼海市北部。属大路镇。人口440。建村于明末。当时村前有一荒芜大田野称大洞洋,故名。主产稻,为琼海市主要产粮基地。有公路通223国道。


猜你喜欢

  • 北苑

    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城(今北京市)皇城北部偏西。《金史·章宗纪》 载:明昌五年(1194)四月,“幸北苑”。

  • 可波水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可波水“在射洪县东,合梓潼江。有可波池,在永泰县”。《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可波水“在县东。流入盐泉县界, 合梓潼水”。

  • 大铜川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

  • 昌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荆州置,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唐武德三年(620) 复为昌州。五年 (622) 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蒲县 (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

  • 环州甸

    即今云南武定县西北环州乡。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5) 置环州甸土舍。

  • 汉洞院

    一名汉洞坑,简称汉洞。在今安徽歙县西南约三十里。《舆地纪胜》卷20徽州:汉洞院“在歙县之仁爱乡。此地初入险狭,其中夷广。山上有昔人屯聚遗迹,坏垣废瓦可数百家。相传黄巢乱时,民保聚于此。其称汉洞者,汉末

  • 匼河遗址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黄河东岸匼河村附近。196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原始石器同层有肿骨鹿、扁角鹿、三门马、德氏水牛、师氏剑齿象、披毛犀等化石,时代与陕西蓝田猿人相当,名之为 “匼河文化”。

  • 定番县

    1913年改定番州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改名惠水县。旧县名。1913年由定番州改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和平镇。1941年更名惠水县,以县境受涟水之惠得名。

  • 九井镇

    北宋置,属舒城县。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四十里九井乡。(1)古镇名。即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九井。北宋舒城县四大镇之一。 (2)今镇名。在黑龙江省讷河市东部。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九井

  • 宜成侯国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东汉省。西汉武帝封菑川懿王子偃为宜成康侯,置侯国,治今山东省济阳县西北。后国除。昭帝又封燕仓为宜城(成)戴侯,重置侯国。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