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溶江
古名沩水,又名融江、大融江。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大融江“亦曰大溶江”。
古名沩水,又名融江、大融江。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大融江“亦曰大溶江”。
辽、金北境边堡。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札河上游南乌尔再和苏台。《圣武亲征录》: “塔塔儿部长蔑里真笑里徒背金主约,金主遣丞相完颜襄帅兵逐塔塔儿北走。上闻之,遂起兵自斡难河迎讨之,……与战纳剌秃失图、忽剌
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之卡里马塔岛。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假里马打 “山列翠屏,阛阓临溪,田下,谷不收。……採蕉实为食。煮海为盐,以适他国易米”。
北宋置,属渤海县。在今山东滨州市东南蒲城乡。
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1新会县: 临江台堡 “在县东南滨海”。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北十里寺头村。因有保宁寺而得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北有寺头镇。②即寺前镇。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里寺前镇。在山东省临朐县西部。面积153.6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改西充国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县南五十里塔水镇。《元和志》卷33神泉县: “因县西神泉为名。” 大业初属金山郡。唐武德初属绵州,天宝初属巴西郡,乾元初属绵州。《资治通鉴
馆驿名。亦名长兴馆。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一肯中乡一带。《辽史·地理志》 引宋王曾 《上契丹事》 曰: “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即“长兴馆”。
即铜钱湾市。在今湖南湘乡市东北五里。
明置,属大足县。在今四川大足县北三十里化龙乡。《明史·地理志》:大足县“北有化龙关”。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南太麻里溪。《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大苗里溪”等“并在州东南,入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