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石山

大石山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败吐蕃三千骑于大石山下”。胡三省注:“大石山在鲁州东南。鲁州,六胡州之一也。在灵武西河曲之地。”

②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十三里。《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大石山“在莱芜县东南一十三里,出铁及大石”。

③又名石林、大石岭、万安山、黄华山。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三国志·魏书·孙礼传》:“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水经·洛水注》:来儒之水“又西南径大石岭南。《开山图》所谓大石山也”。《水经·伊水注》:“大石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

④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青铜峡。《寰宇记》卷36灵州回乐县:大石山,“《水经注》云:河水至此,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俗号青山”。《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十月,“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败吐蕃三千骑于大石山下”。即此。


古山名。又作万安山、石林。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接登封市界。三国魏明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即此。


猜你喜欢

  • 半浣水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水经·江水注》:“又有湔水入焉。水出绵虒道,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

  • 方井镇

    北宋置,属新津县。在今四川新津县北二十四里。《宋史·马知节传》:至道三年(997),知节领兵追刘旴至蜀州,“次方井镇,与旴遇,杀之无噍类”。即此。

  • 纳木河

    即今新疆额敏、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等市县境之白杨河。《清一统志·塔尔巴哈台》:纳木河“在塔尔巴哈台东南,东距色伯苏台山一百十里。源出北山下,南流五十里。又一源西南来,会而东南行,又四十里入于沙碛。西距

  • 毯阳

    即淡洋。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一带。《元史·成宗纪》: 至元三十年 (1293),毯阳使者回国。

  • 资江

    四川沱江别称。指今流经资阳、资中、内江等市县之河段。《寰宇记》 卷76内江县: “资江,按《郡国志》 云: 内江县有水,深百丈,实群川总会之所。” 《明史·地理志》 资县: “南有珠江,即雒江也,东流

  • 麻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清一统志·韶州府》 “白土营” 条内: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其中有麻坑。

  • 椵木冲 (衝)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 椵木冲在 “卫西北三十里。其相近者又有碾儿冲”。

  • 俄多勒图站

    又作鄂多尔图台、鄂多。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三站镇。乾隆《盛京通志》 卷33: 察布齐勒站 “一百里至鄂多尔图站”。

  • 美龙滩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05临高县: 美龙滩“水自石巅泻下,高数寻,形如曳练。下有潭,深不测。滩上黑石平铺,可容百余人”。

  • 石崄口峡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60兰州:石崄口峡“两岸悬立,黄河经其中,东流入金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