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邑县

大邑县

唐咸亨二年(671)析晋原县西部置,属邛州。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寰宇记》卷75大邑县:“其邑广大,遂以为名。”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邛县。十三年(1380)复置,属嘉定州。成化十九年(1483)复属邛州。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唐代,县所产瓷器冠全蜀,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在四川省中部盆地西缘。属成都市。面积1211.5平方千米。人口49.6万。辖13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唐武德三年(620年)析临邛、依政县置安仁县,治今县东南安仁镇,属邛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咸亨元年(670年)复置,次年析晋原县置大邑县,治今晋原镇,属邛州。《太平寰宇记》:“其邑广大,遂以为名。”元初安仁县省入。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大邑县入邛县;十三年复置,仍属邛州。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温江专区。1960年撤新津县并入,1962年析出复置。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属成都市。地处平原与山地结合地带。中部多低山丘陵及冲积平坝,东部为成都平原。斜江河、䢺江河自西向东流贯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及油菜籽为主,经济作物有茶、甘蔗、棕片等。山区产黄连、黄柏、贝母、厚朴等200余种中药材。有煤、铁、芒硝、石膏等矿藏。有采煤、建材、机械、化肥、酿造等工业。成温邛公路经此。有“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及名胜古迹鹤鸣山、雾中山、子龙庙、药师岩等。


猜你喜欢

  • 石灰山关

    明初置,在今江苏南京市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石灰山关“在幕府山北”。

  • 捷枝国

    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境。《汉书·西域传》: 桑弘羊奏言,“故轮台东捷枝、渠犁皆故国”。

  • 辋山

    ①一名玲珑山。在今河南禹州市西。《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玲珑山 “在禹州西六十里。一名辋山。涌泉水出于此。山石多孔,如雕凿然”。②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寰宇记》 卷112江夏县:“辋山在县东南二百七十

  • 身毒国

    古印度。《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骞遣副使使身毒。

  • 大弥江

    即今四川盐亭、射洪等县境梓江(梓潼水)。《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大弥江“在射洪县东。源出剑州”。《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大弥江“在县东。源出剑州,经盐亭县流入境。又有小弥江,在县北,下流皆注于涪

  • 界牌镇

    ①在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东界牌镇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南通市) 东北有 “界牌”,依范公堤为市。②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方舆纪要》 卷109来宾县: 界牌镇 “在县南境

  • 琼江

    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 (安居河)。《明史· 地理志》 安居县: “东有安居溪,一名琼江,下流入涪江。” 《方舆纪要》 卷 69安居县: 安居溪 “在县东。亦名琼江……相传曾有琼花浮水面而去”。

  • 四子部落

    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诺延泰有四子:僧格、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札布,分牧而处,遂为部名。本居呼伦贝尔,天聪四年(1630)率部归附后金,后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地区划地界安置

  • 二华

    指太华、少华。在今陕西华县境。东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即太华、少华二山。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 头关

    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南。《清一统志·平越州》:头关“在瓮安县东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