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河县

天河县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粤州(后改名宜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下里乡旧县。元和八年(813)移治龙水县古波里(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北四十里)。北宋时移治县北思农镇江浒(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大观元年(1107)废。靖康元年(1126)复置。南宋嘉熙元年(1237)迁治高砦(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二十里)。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属庆远府,洪武二年(1369)迁兰石村,正统七年(1442)迁甘场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嘉靖十三年(1534)迁福禄镇(今宜山县西北福禄村),万历十九年(1591)迁今天河乡。1952年与罗城县合并为罗城县。


(1)古旧县名。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下里,元和八年(813年)移治今罗城天河镇北。属粤州。后属宜州。北宋时又移治今天河镇西北十里。大观元年(1107年)改属融州。靖康元年(1126年)复属宜州。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又迁治今天河镇西。属庆远府。明正统七年(1442年)迁至今罗城西甘场村,嘉靖十三年(1534年)又迁治今宜州西北福禄村,万历十九年(1591年)始迁治今罗城西南天河镇。仍属庆远府。清因袭。1952年撤销,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1955年改设自治县)。(2)旧县名。1959年以称多、治多二县各一部置,治卡隆云(今青海称多县北)。1962年撤销,分别划归称多、曲麻莱二县。


猜你喜欢

  • 仁德府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仁地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仁德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元史·地理志》仁德府:“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 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

  • 宿预郡

    北魏太和中置,为南徐州治。治所在宿预县 (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南朝梁天监八年 (509) 改为东徐州治。东魏武定七年 (549) 为东楚州治。陈太建七年 (575) 为安州治。北周大象二年

  • 灵均台

    即雷台。在今甘肃武威市北门外二里雷台湖。《清一统志·凉州府》:灵均台“在府城内。晋大兴中张骏筑。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

  • 海棠桥

    在今广西横县西一里。宋刘受祖 《海棠桥记》: 横州 “西北有溪曰香稻,南会于郁江,跨溪有桥,南北旧多海棠。绍圣间,秦淮海先生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谪柳移横。是时常醉于桥畔书生祝氏家。明日题一词,有

  • 风洞关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七里风洞山上。《明史·马昊传》:正德十年(1515),“乃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 自三舍堡至风洞关,凡五十里”。

  • 太湖左县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北二里。《寰宇记》卷125太湖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元嘉末移治今太湖县。北齐改为太湖县。

  • 广仁岭

    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十一里。《清一统志·承德府二》:广仁岭“即古墨斗岭,岭之西南为滦平县界, 自滦平县至热河, 为辇路必经之地。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发帑开治, 经路平坦, 赐名广仁岭”。

  • 鄱阳山

    初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唐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鄱阳山 “俗相传谓之石印,即鄱阳山是也”。

  • 打冲河所

    即明置打冲河中左千户所的简称。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盐井卫:“打冲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中立中左一所。今分为五,在卫北百六十里。唐为沙野城,今沙平递运所其旧址也。”

  • 阿剌站

    元置,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阿母一百二十(里)阿剌(站)。”明称阿速那合站。元置,在今吉林省敦化市北。为开元路东南通往南京万户府驿站。明作阿速那合站,为纳丹府东北陆路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