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阳县

宁阳县

①东汉改宁阳侯国置,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古城。西晋废。

②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龚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以在宁山之阳而得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省入嵫阳县。大德元年(1297)复置。明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中部。属泰安市。面积 1125 平方千米。人口80.6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宁阳镇。商为郕邑。西周、春秋为郕国地。西汉置宁阳侯国(治今县南),因在宁山之南而得名。属泰山郡。东汉改为宁阳县(治今县北古城)。《大清一统志》:宁山“在宁阳县北十八里,县在其南,故曰宁阳”。属东平国。西晋废。北齐移置平原县于此,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为龚丘县,属鲁郡。唐属兖州。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改为龚县,属袭庆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复名宁阳县,治今宁阳镇,属兖州。元属兖州,隶济宁路。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泰西行政区(旋改泰西专区)。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属济南市。1961年复属泰安专区(1967年改称泰安地区)。1985年属泰安市。县境地处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山区的交接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中部凸起。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花生、皮棉。为鲁西黄牛的生产基地。工业有化工、煤炭、电力、机械、建材、酿造、纺织、印刷、陶瓷、服装加工、食品等。京沪铁路贯穿县境南北。磁莱铁路和济兖、济微、蒙汶公路经此。古迹有大汶口文化堡头遗址。纪念地有泰宁边区自治会旧址、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司令部旧址。


猜你喜欢

  • 石壁

    ①即今福建宁化县西三十六里石碧。晋、唐时中原战乱,不少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来此,或又经此转徙其他地方,故石壁有客家祖地之称。②在今江西大余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石壁“亦在城东一里。下临章

  • 中村寨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清一统志·潞安府》 “霜泽寨”条下:中村寨“在县西一百里,接沁源县界。俱明嘉靖十一年筑”。

  • 天人山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卷26英山县:天人山“峰峦峻险, 上有天人寨”。

  • 槐芽镇

    即今陕西眉县东南槐芽镇。清 《郿县志》卷4: 槐芽镇在 “县东三十里”。在陕西省眉县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槐芽街,人口5830。镇以驻地名。相传,宋代此地严冬槐林萌芽,建村

  • 天宝山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

  • 天柱观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洞霄宫“唐弘道初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镠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

  • 巴川河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巴川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条:“巴川河在县治南,水流曲折如巴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赤水河”条:“巴川河源出龙透山东北二十里, 至铜梁城北,环绕县治如巴字,穿城

  • 下坊集

    即今安徽泾县北太园乡。明嘉靖《泾县志》卷1:下坊镇在“县北五里”。清嘉庆《泾县志》卷2:下坊镇“在县北五里耿姥渡口,有河东、河西二处”。

  • 东坑寨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广昌县:东坑寨在“县南五里。四周高山壁立,上平衍,宋元居民避寇于此”。

  • 仓什镇

    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西南苍石满族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兴京图:西北有南仓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