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

唐六大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置,治所在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新唐书·地理志》:“总章元年,李勣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辖境西起辽水,东与北皆抵海,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南至朝鲜大同江地区。其后大同江南岸渐为新罗所据,松花江、乌苏里江以东、鸭绿江上游一带为渤海所有。上元三年(676)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仪凤二年(677)徙治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城)。圣历元年(698)改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开元二年(714)又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元年(743)又迁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自开元七年(719)起都护例由平卢节度使兼领,至肃宗上元二年(761)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而废。


唐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平高丽,十二月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于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置安东都护府,用其渠帅为都督、刺史、县令。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吉林省松花江和头道江西南,以及朝鲜北部和西部地区。圣历初渤海兴起后,辖境东部、北部缩小,东至今吉林省白山市、辉南县,北至辽源市。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辖境南部缩小,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以南为新罗所有。咸亨元年(670年)移治辽东,上元三年(676年)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仪凤二年(677年)移治新城(今抚顺市北高尔山)。武周圣历元年(698年)降为都督府,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都护府,移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隅)。开元二年又东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二年(743年)再移治辽西郡故城(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开元七年后,常以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天宝二年徙治辽西郡故城)兼领安东都护,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营州陷于契丹,平卢节度使南迁,都护府遂废。


猜你喜欢

  • 仇池城

    在今甘肃西和县南洛峪。《宋书·氐胡传》:“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

  • 苏桥站

    元置,属静江路。在今广西永福县东北苏桥镇。明改为驿。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东北苏桥。明改为驿。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于此置巡检司。

  • 叶榆泽

    即今洱海。在云南西部,大理市东。汉至南朝称叶榆泽。《汉书·地理志》 叶榆县:“叶榆泽在东。”

  • 渌峒

    北宋置,属归化州。即今广西靖西县西禄峒乡。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西禄洞。

  • 卞县

    西汉置,属鲁国。治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二里卞桥。三国魏属鲁郡。西晋属鲁国。北魏废。古县名。西汉以卞邑置,治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南。属鲁国。三国魏属鲁郡。北魏废。

  • 银山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1: 银山 “峰峦高峻,冰雪层积,色白如银,因名。麓有石崖,皆成黑色,谓之银山铁壁。顶为中峰,石梯而上,约五六里迥出云霄”。②旧名土山。俗名竖土山,又名植土

  • 白碚镇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嘉陵江西岸北陪镇。清乾隆《巴县志》卷2:白碚镇“离城一百五十里”,1941年置北碚管理局,1951年为川东行署及北碚市政府驻地。1952年改市为区。

  • 河口驿

    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金口乡。《方舆纪要》卷74盐井卫 “盐井驿” 条: “东百里为平川驿,平川递运所亦置于此。又东六十里为河口驿,有河口递运所。《志》 云: 驿西去打冲河三里,以在打冲河口而名。”

  • 重华场

    即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重华镇 (重华堰)。魏源 《圣武记》 卷9: 清嘉庆五年 (1800),白莲教义军驻此,清将德楞泰进攻 “重华堰”。即此。

  • 抱成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抱县置,属合州。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大业初属合浦郡。唐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