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乐镇

安乐镇

①北宋置,属历亭县。即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四女寺镇。

②北宋置,属阳谷县。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安乐镇。


(1)古镇名。又称四女树镇。即今山东省武城县北四女寺镇。金属历亭县。(2)今镇名。(1)在安徽省天长市西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人口 3150。镇区内有安乐水库,地以水库名。1950年置安乐乡,1958年属铜城公社。1961年析置安乐公社,1983年复为安乐乡,1992年置镇。主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仪表、电线电缆、缫丝、玩具等厂。有公路北接天铜公路。古迹有北岗汉墓群。(2)在山东省阳谷县东部、赵王河左岸。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人口 8900。安乐初名老君堂。五代周世宗柴荣北征遇疾,在镇中清凉寺养病,病愈后更名安乐,金代镇遂有安乐镇之称。镇境1949年为五区。1958年省入寿张县为公社驻地,1961年回归阳谷县亦为公社驻地。1984年改为安乐镇。赵王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有种鸡、机械、皮毛加工等厂场。阳七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黄山文化遗址。(3)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中部、洛阳桥南端。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窝,人口 2650。本为五代时安审琦故居。清理学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居此,取名安乐窝。村以此得名。1957年设安乐乡,1964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置镇。有印刷机械、化工、弧型玻璃、炼油、造纸等厂。洛龙、洛偃、洛宜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邵雍祠堂。(4)在陕西省三原县南部。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村,人口 3210。相传清代建村,取“安居乐业”之意命名。1949年设安乐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设镇。有银耳罐头、塑料制品、农机修配、水泥预制件等厂。为县东南部农贸集市。咸铜铁路经此,有公路通三高公路。(5)在陕西省岐山县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乐寨,人口 2130。明代筑寨,取“安居乐业”之意为名。1949年设安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盛产辣椒、大蒜、莲藕。为县粮油主产区之一。有机械、冶炼、电镀、玻璃制品、造纸、童鞋、果品等厂。有公路接310国道。


猜你喜欢

  • 高房集

    在今江苏沛县西。《清一统志· 徐州府二》: 马村集” 条下: 高房集 “在县西二十五里”。

  • 俭俭州

    亦作谦州、谦谦州、欠欠州。元置,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会流处之南的鄂依玛克古城。《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下: 阿不罕山 “西北千余里俭俭州。出铁,多青鼠,亦收糜麦。汉匠千百人居之,织

  • 割髭岭

    一作割须岭。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4作割髭岭。《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割鬚岭 “相传汉光武驻跸元氏,尤来、大抢之徒,皆割鬚变帽,由此遁去,因名”。

  • 五畲驿

    在今安徽休宁县南。宋淳熙《新安志》卷4休宁县:“五畲驿在县南二十五里。”

  • 曾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曾州治。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天宝后废。

  • 桃花镇

    ①在今安徽肥西县东北十里桃花城。《舆地纪胜》 卷45庐州: 桃花城 “在合肥县南四十里”。②在今湖北红安县东桃花乡。《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桃花镇 “在黄安县东三十里。宋、元时为孔道,旧有烟墩,每

  • 勒且溪水

    今青海平安县南沙沟河。东汉时为勒姐羌居处。《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勒且溪水注之。水出县东南勒且溪,北流径安夷城东,而北入湟水。湟水有勒且之名,疑即此号也。”

  • 兴唐府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升魏州置,治兴唐、贵乡二县(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后晋天福二年(937)改名广晋府。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即帝位于魏州,升魏州置兴唐府,治兴唐、广晋二县(在今

  • 偃师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

  • 浮湖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浮湖 “在县东南六十里,又东十里曰黄湖”。